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5日電 (蒲莎莎 李雪 郭桂花)“沒想到我們這坡坡地也能用上無人機噴藥,真是省時又省心!”3月25日,廣元市利州區龍潭鄉青龍村種糧大戶楊培孝高興地說,今年他家16畝小麥的病蟲害防治任務交給村里的專業合作社,藥劑和人工成本降低70%左右,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人工噴藥一天最多五六畝,而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具有定速、定高、定量、均勻噴灑藥劑等優點,相比人工防治高效多了。”青龍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占春說,一臺無人機在成片地區一天可作業400畝,在山區不成片地區一天可作業200畝農田,相當于幾十個人一天的作業量,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種糧成本,還可以防止因農藥流失造成的土壤污染。
據龍潭鄉農技員梁鴻介紹,在小麥等農作物陸續進入了產量形成、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全鄉大力推廣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組建無人機植保服務團隊,啟用6架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預計在七天內完成全鄉2000多畝小麥、9000多畝油菜地的春管工作。
穿著西裝來種田,動動指頭助春管。和龍潭鄉一樣,為保障小春糧食穩產增收,解決山區土地零散、機械化作業難度大、留守勞動力少等問題,該區鼓勵各地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化身“田保姆”,開展“一站式”代管、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指尖上”的智慧服務,讓春管更加便捷高效、省工省力。目前,全區已出動植保無人機18臺,管護小麥、油菜地達4萬余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