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9日電(記者 何浠)“水利工程測繪是一項重在‘動手’的技能,但過去,我們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主要是集中在‘紙上’,課堂是平面的。”3月28日,談到過去的課堂教學不足,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靳祠感慨頗多。
靳祠是專業必修課《水利施工測量應用技術》的一名任課教師,在他看來,過去針對實操型課程的講授方式多采用“課堂講授+教師演示”,讓課堂缺乏活力、學生缺乏興趣。與此同時,傳統的考核評價,僅以一紙試卷作為學生最終的課程成績,存在考查知識點有限,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老師教的累,學生學的淺,如何改變這種低效課堂?

針對類似情況,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課程委員會,統籌、負責課程改革,優化已有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按照課程內容系統安排,重新擬定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訓教學時間,特別是專業知識和動腦、動手能力的講授,測繪技術知識體系的構建,使教學改革法制化。

以《水利施工測量應用技術》這堂課為例,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依據實際測量崗位的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講授內容,將教學內容細化為地形圖應用、渠道測量、水工建筑物變形監測等八個學習情景,八個學習情境與實際工程相結合,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工程問題,課堂不再是按照“死的”教材章節推進,一下子“活了起來”。
在考核方面,《水利施工測量應用技術》這堂課不再是采取以往過程考核(40%)和結果考核(60%)相結合的形式,而是在基本知識技能評價、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評價和工作態度評價基礎上,結合場景模擬、多媒體監督、專家打分、“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形式,對項目任務的實施及成果做出評價,考核更加客觀、科學。
《水利施工測量應用技術》課堂的改革只是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全面推進基于云教學的新形態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的一個縮影和小“切片”。
自2014年11月開始,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就成立了“成都市移動云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智能資源制作中心”,搭建“移動云教學大數據管理平臺”,全員推行“云班課”,全面開啟了新形態課堂教學改革。
“這項成果以建設‘教、學、管、評’四位一體新型課堂教學形態為目標,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了智能泛在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輕松、有趣,讓學生‘回歸’課堂,用手機打敗了玩手機。”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建明表示。
豐富的課堂形式、活躍的課堂氣氛,也讓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云課堂”火起來了。
據2020年云教學大數據報告統計: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云班課用戶數量居四川省第一;創建班課6180個,活躍班課數量居前五。平均出勤率由2017-2018學年的92.51%提高到2020-2021學年的94.01%;課堂教學互動逐年增加。
經過多年實踐檢驗,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的課堂教學改革成績更是喜人。近三年來,學院學生在各項專業技能大賽中成績喜人——獲國家級獎33項,省級獎154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銅獎1項、省級獎18項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