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日電 2月10日,國務院發文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提出從“著力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著力創造宜居美好生活、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著力營造宜業優良環境、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著力健全現代治理體系、增強公園城市治理效能”四個方面出發,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
日前,中國十九冶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必義在年度工作會上指出,走向未來,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拓展環保與循環經濟產業,擔負起生態環保建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提高技術創新、節能降耗和綠色文明施工水平,多承攬新能源領域(風電、光伏、垃圾焚燒等)、污水處理、河流域治理、供水工程、正本清源、礦山修復等工程,在海綿城市、濕地公園、美麗鄉村、水源治理上加大與設計院、科研院所和兄弟單位的聯動互動,將十九冶的綜合施工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在新的業務領域中發揚光大,以綜合技術領跑產業。
中國十九冶聚焦能源環保知名品牌建設,先后承接了成都龍潭工業區項目生態公園及附屬工程、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綜合項目、高新綠舟建設工程(原名為銀湖公園)二批次工程、邛崍市泉水湖濕地公園勘查項目、臨邛古城文脈巷片區街巷復興項目、泥巴沱森林公園一期工程等項目,用實際行動為成都市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貢獻“西部鐵軍”力量。
成都龍潭工業區項目生態公園及附屬工程

龍潭工業區鐵路以東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生態公園及附屬工程位于成都市成華區龍潭總部新城,緊靠500米環城生態帶,規劃占地面積8.13平方公里。施工內容包括土建、綠化、給排水、水體引排水、水生態治理、湖底防滲、電氣工程等。
2021年1月1日,西部地區第一座下沉式水中橋、第一座無支撐展開長度39米旋轉鋼樓梯、第一座公園觀景眺臺、第一座全智能配套公園正式開園。
目前項目已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極大提升了龍潭新城的“顏值”,改善了龍潭總部新城招商引資基礎設施環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休閑品質。該項目已成為展現龍潭新城活力的“城市名片”,對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
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綜合項目

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綜合項目位于成都環城生態區范圍內,建設面積約260萬平方米,施工內容包括一級綠道、景觀綠化、園林、構筑物、電氣、給排水、管涵、裝飾裝修、設備安裝。
該項目是成都市重點市政園林綠化項目之一,也是中國十九冶在成都市主城區承接的首個標志性綠色環保項目。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嚴格落實綠色環保和安全文明建設要求,持續開展綠色施工,扎實做好施工現場污染防控工作,項目于2020年榮獲“天府綠道綠色標桿工地”稱號。
目前,該項目整體已處于收尾階段。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成都繞城高速兩側自然景觀,進一步提升成都市城市環境和城市品位,成為成都市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天然綠肺”。
高新綠舟建設工程

高新綠舟建設工程位于成都市繞城高速以南、會展中心以北,西起益州大道,東至紅星路南延線,包含1號人防車庫、2號人防車庫、4號服務用房、5號服務用房及環管路人行天橋、益州大道人行天橋等。該工程為成都高新區2015年首批民生工程項目生態環境工程之一,被稱為成都的“翡翠項鏈”。項目建成后,一個面積達95萬平方米的綠地給成都市民帶來了更多優質的“綠色福祉”。
從項目開工伊始,項目部就嚴格按照四川省文明標化工地創建要求組織施工,對每一項建設工序的標準進行量化與公開,把安全文明施工與現場管理融為一體,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文明標化工地創建工作。2016年4月,該工程順利通過市級和省級標化工地驗收。
邛崍市泉水湖濕地公園勘查項目
邛崍市泉水湖濕地公園勘查項目位于成都市邛崍市羊安鎮、牟禮鎮,其中泉水湖濕地公園項目(B區)包括泉水湖周邊綠地景觀、配套設施、6號排澇渠等的建設,總面積約720畝;環湖路市政道路工程包含新建市政道路4.5千米,配套排水、電力、燃氣、通訊等設施。
該項目場地條件復雜,魚塘、密林、河道、高壓輸電線密布,場平、土石方、勘測定界等交叉作業,野外勘察作業十分困難。為保證勘察質量和工程進度,勘察設計分公司加強現場組織管理,攻克多項技術難題,組織多臺履帶式鉆機入場作業,并搭設橋架進行水上鉆探,保質保量完成了勘察任務。
目前,項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不僅為廣大邛崍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好去處,也為邛崍市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推動了邛崍市打造“一山、一湖、三河”山、水、城交融的城市新格局步伐。
臨邛古城文脈巷片區街巷復興項目
臨邛古城文脈巷片區街巷復興項目位于成都市邛崍市文君街道,總建筑面積11.7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6.55萬平方米,地下面積5.18萬平米,基礎形式為獨立、筏板基礎,共計43棟單體建筑,其中41棟主體為鋼結構,1棟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棟為木結構。
該項目致力于古城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是邛崍市全面推進城市復興、公園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旨在對標借鑒思南公館、太古里等先進成果,將文脈巷片區打造為“城市雙修”街巷復興的示范工程。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施工場地狹窄、環保要求標準高、榫卯結構施工難度大等困難,項目部圍繞目標節點,狠抓安全質量,強化施工管理,相繼克服環保督查態勢緊張、雨季汛期影響、專業交叉作業多等諸多困難,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目前,新山書屋與國學館已交付使用,除二期9號樓外,其他各樓棟均處于裝飾裝修施工階段。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升邛崍市城市品質,成為成都郊區新城的文化地標和獨具藝文古韻的城市名片。
泥巴沱森林公園一期工程
泥巴沱森林公園一期工程項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區曲景路,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43.7公頃,施工內容包括建筑工程、道路設施、河道改造及治理、體育設施、地面硬化及廣場、景觀綠化工程、水體建設等。
該項目具有去碳、增氧、減塵、降噪、凈水等功能,被譽為“新都綠肺”,是新都市民天然的森林氧吧和熱門春游打卡地。項目于2019年1月精彩亮相,正式交付,在香城大地上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公園城市建設畫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國十九冶將努力踐行“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公園城市示范區發展機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早日實現成都市“老百姓走出門就像在自家花園”的美好愿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