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7日電 (彭杰 鄒剛)今年,營山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縣委人才辦發布公告,“嘉陵江英才工程”面向全國引進104名高層次人才,涉及工業、教育、衛健等多個行業。“最高20萬元安家補貼,給予租房補貼或提供公租房,發放優秀人才激勵獎……營山最強人才新政吸引了上千人報名,目前,此項工作有序開展,近期將進行面試。”營山縣委人才辦主任朱彩宏說。
實施“百企百匠工程” 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5月25日,營山經濟開發區內的四川杰臻(潤豐)食品有限公司,3個生產車間、7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從車間上方的參觀長廊向下望,400余名工人對解凍的牛肉進行修整、注射、滾揉、包裝,現場忙而有序。“1月至4月,已完成銷售收入2.9億元,實現了平穩開局。我們有信心完成‘保8(億元)爭10(億元)’的年度目標。”談起經營情況,該公司負責人鄧蛟龍透出幾許興奮和自豪。
為何發展底氣十足?該公司牢牢抓住人才戰略資源,先后從省內外引進了20余名高級專業人才,建成市級技術中心1個、肉制品研發應用中心1個,取得專利3項,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據朱彩宏介紹,通過“評賽扶建”機制,營山5年評選“企業工匠”100名、“綏山名匠”30名。評選為“企業工匠”的,給予技能補貼2000-3000元/月;每年舉辦“綏山名匠”大賽,參評人員須為“企業工匠”,評選5-10名“綏山名匠”,給予9萬元/人獎勵,分3年平均發放。“綏山名匠”在管理周期內,可享受“企業工匠”技能補貼。鼓勵“綏山名匠”領銜組建名匠工作室。2021年,評選“企業工匠”24名,建立名匠工作室5個,促進企業工人崗位練兵,97名工人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師徒制”帶徒110余人。
支持企業技改賦能、創建企業技術中心,給予企業獎勵。營山經濟開發區的企業與湖北理工學院等10所高校合作,5名博士入駐企業,申請“數控機床加工用冷卻裝置”等31項專利。2021年,創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0戶,兌現獎勵115萬元。今年,有9家企業正在創建國家級、省級技術平臺。
實施“千引工程” 探索醫師引聚“新路徑”
前不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營山醫院接收了一名危重患者。因不慎掉入化糞池,該患者重度昏迷,呼吸、心跳微弱,命懸一線。該院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立即對患者實施搶救,迅速集結相關科室專家組成聯合救治小組,同時連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遠程會診,制定最佳救治方案。次日,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教授陳勃江來院帶隊查房,優化診療方案。經過奮力搶救,患者生命體征日趨平穩,轉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繼續治療。經過持續的肺部抗感染治療,患者很快康復出院。

據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營山醫院探索“三個統一與共享”(管理統一與共享、業務統一與共享、信息統一與共享)和“四共模式”(學科共建、技術共享、專家共有、人才共育),持續打造分級協同“醫聯體”,營山醫衛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該院三四級手術量快速增長,月月都有新技術,疑難雜癥、危重病人治愈率大幅提升。去年7月以來,該院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患者達350多人。“人才引領發展。過去胸外科是短板,現在卻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創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我們信心十足。”該院黨委書記余飛說。
5月19日,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學科幫扶暨營山縣中醫醫院柔性引進高端人才簽約儀式舉行,超聲科、泌尿外科、兒科、肝膽外科4名教授、博士成為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學科幫扶營山縣中醫醫院的首批外派學科主任。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定期派專家到營山縣中醫醫院坐診、查房、做疑難手術、舉辦學術講座,提升醫療技術和能力建設。“我院將以‘學科幫扶,柔性引進高端人才’為契機,狠抓人才培養,全力推進醫院學科建設,不斷豐富醫院內涵建設,著力增強醫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能力。”營山縣中醫醫院院長李聯欽表示。
據了解,從2021年起,營山每年通過公開招聘、考核招聘、自主招聘、柔性引進等方式招引醫衛人才不少于200名,其中,高層次人才不少于20名。力爭到2025年,引進各類醫衛人才不少于1000名,為建設區域醫療資源集聚區提供人才支撐。建立引才工作站,加強本地人才回引,2021年,該縣招引醫衛人才243名。每年定向培養醫學生、規培生,給予生活費,全額報銷學費、書本費。目前,已有意向生近百人。
實施“十百千工程” 激發教育振興“新動能”
4月19日,營山縣小語慧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鄧景明率領工作室部分成員來到消水小學,開展送教活動。活動在小語慧名師工作室成員周星夢老師帶來的一堂生動、高效的語文課中,拉開序幕。周星夢溫婉大方,親和力十足,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感謝小語慧名師工作室為教師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臺,共享了優質教育資源,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實效、趣味和意義。”營山縣消水小學校長向雪峰表示。
“自2020年3月小語慧名師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帶領工作室成員研究如何達到‘讓學生回家作業少一點,考試成績好一點,綜合素養強一點’的目標。”鄧景明說,如今,“兩讀兩寫,當堂練習,及時評閱,獨立訂正”的課堂模式,已在各級教研活動中,通過上示范課、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向營山縣小學語文教師全面推廣。
據悉,營山以提高師德水平、教學實績和科研能力為重點,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通過5年時間,按照“分層培養、逐級提升”原則,培育名師(名校長)工作室30個、名師300名、骨干教師1000名,著力打造區域教育資源集聚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