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8日電 (劉忠俊 郭僑 潘建勇)28日,眉山仁壽縣禾加鎮甘泉寺,守護了20年的77歲鄧由甫開展日常巡視后,回到監控室繼續通過屏幕觀察寺廟安全。
甘泉寺坐落在仁壽禾加鎮化石村,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距今已有580余年歷史。作為四川境內不可多得的明代建筑范例,甘泉寺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黑龍灘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后,四川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是都江堰灌區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改寫了仁壽‘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歷史……”仁壽縣黑龍灘陳列館也成為了當地最具影響力的黨史教育學習基地之一。從開館到現在,已累計接待了3萬余人次參觀。

“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仁壽正不斷推進文化資源創新利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仁壽縣文物管理中心負責人稱,該縣正積極盤活潘文華舊居、黑龍灘水庫紀念碑等全縣紅色革命文物、歷史名人故居以及古鎮、古村落等資源,推出具備地方特色的仁義文化、民俗文化和革命文化等研學旅游產品。

與此同時,仁壽縣還結合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重點打造以甘泉寺、雙堡牌坊為主的五龍山歷史文化游覽勝地,加快仁壽博物館建設進度,征集與仁壽有關的文物作品,充實博物館藏品底蘊,逐步建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人可說的宣傳展示體系,實現非遺文化弘揚和傳承。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在仁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首朗朗上口的《唱臉譜》,繪制川劇臉譜的志愿活動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彩筆畫出自己喜愛的形象,一張張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的臉譜呈現在眼前。“志愿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們直觀感受到傳統文化魅力,也提升他們的知識面和民族自信。”仁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稱。
此外,仁壽縣還積極邀請仁壽籍和省內外的知名藝術家,參與創作一批質量上乘的文藝精品節目開展巡演,并積極參加巴蜀合唱節、四川省街舞大賽等賽事,積極宣傳仁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