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30日電 (唐蕾)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為人民群眾營造優美人居環境,必須緊緊團結群眾、發動群眾。連日來,綿陽涪城各鎮街廣泛開展各類環境提質志愿服務,建立完善各類民約、公約激勵群眾比學趕優,立足長遠抓學校教育、強化輻射帶動,形成“宣、比、育”三字經,助推全民參與環境大提質取得良好實效。
“宣”字為先領風尚
“志愿者經常來宣傳,還幫我們維護街道衛生,我們如果還不把門前環境做好,自己都臉面無光了。”近日,新皂場鎮張氏鹵菜店成為了新希望街的環境衛生“標兵”,店主劉女士表示,她將切實做好“門前五包”,帶動周邊鄰居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6月初,涪城區新皂鎮舉行了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志愿者服務啟動儀式,拉開了引領全鎮群眾參與環境提質的序幕。新皂鎮組建了含機關干部、村(社區)干部、企業代表、學生代表、巡邏隊、環衛隊、群眾代表在內的7支志愿者隊伍。隊伍將實行包片制,對場鎮12條主要道路、5個居民點、10個村(社區)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我們逐步將志愿服務日常化,通過開展相關環境提質活動,改善轄區環境秩序,促進老百姓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讓良序文明蔚然成風。”新皂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姜玥說。
新皂鎮的“志愿紅”宣傳,是涪城強化宣傳引領、發動全民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的生動實踐。目前,涪城全區各鎮街通過大喇叭、壩壩會、LED顯示屏、海報、標語、微信群、發放宣傳單等多方面、多層次、多途徑進行宣傳,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讓廣大群眾自覺成為城鄉環境綜合提質的宣傳者、踐行者、維護者。
據涪城區提質辦統計,截至目前,全區各級召開各類宣傳會議685場次,懸掛張貼海報、標語、廣告900幅,LED輪播廣告6579次,組織相關志愿服務635場次,參與志愿者476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0220份。
“比”字為要激干勁
近日,涪城區吳家鎮三清觀村1組村民劉興杰家被評為該村二季度“清潔衛生示范戶”,他家將在村集體年終積分考評中加15分,同時享受相應分紅獎勵。
針對村落農戶,吳家鎮將“五清、四定、四化”納入村規民約,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評比活動,將評比結果納入積分制管理,對農戶實行加減積分,積分在年終與各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掛鉤,同時將評選結果在村社公示,并進行物質精神獎勵,差的進行通報批評,以此激勵先進、懲罰落后。
“有了激勵機制,村民們整治環境衛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村主任謝娟說。
針對城鎮商戶,涪城區青義鎮結合綿陽文明典范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等,建立了“星級商戶”“最美單位”評選機制,以此樹立典型,營造放心、舒心、開心的消費環境。
經過多輪打分評選,青義鎮的歡選購超市(大新村)等10戶商家獲“星級商戶”稱號,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5家單位獲“最美單位”稱號。
吳家、青義建規立制促進群眾參與環境提質的舉措在涪城比比皆是。目前,全區各鎮街紛紛結合轄區實際,制定考評方案,健全城鄉環境綜合提質工作的長效機制,重點對各村、社區在垃圾整治、人居環境改善、公共秩序維護等方面開展評先爭優,開展“周檢查、月通報”,分別對最好、最差的村、社區、街道、商戶和家庭予以評比,對評選出的最好類別給予獎勵,對評選出的最差類別予以處罰,營造出了“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
“育”字為基牽萬家
就如何更好地發動群眾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提質行動,楊家鎮策劃了志愿者行動、標桿示范行動、觀摩比拼行動等“十大行動”,“小手拉大手行動”是其中的重點活動之一。按照方案,該鎮將在轄區中學、小學,統一印發城鄉環境治理等宣傳資料,安排教師開展環保主題課,宣傳美好的人居環境對每個人的重要意義,開展課外環保拓展課業,帶動學生家庭成員參與環境提質行動。
“我們建議學校印發相關責任書,讓學生家長簽回執;開展相關征文、繪畫競賽;布置生活實踐任務,回收家庭打掃環境相關照片,相關心得體會……”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把環境提質活動推向縱深,楊家鎮城建辦主任李紅點子多多。
“通過學校教育推動全民參與環境提質工作,相對于宣傳引領帶動、制度規范行為等舉措,它更是一個有益補充,既能培養下一代,又能影響上兩代。”涪城區提質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大力推廣“小手拉大手”專項行動,通過學校教育這條線,牽動千家萬戶參與美麗涪城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