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5日電 (蔣曉然)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積極探索“新”元素,為黃許鎮發展給予更多活力,助力鄉村振興朝著更好更快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拓寬“新方式”,為鄉村振興增加新動力。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黃許鎮不僅重視生產“新方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還形成了以新黃重型機械公司等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積極培育,做強做大優勢產業,發揮規模集群效應,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積極盤活生態資源,打造原野牧場休閑農業“新模式”,挖掘本地特色農副產品,樹立鄒氏禽蛋、稻谷米線、黃金梨等品牌“新產品”,從第一產業以種養為主的初級生產階段逐步向“旅游+農業”、品牌化經營的高級階段進階,延伸農產品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優化“新環境”,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潛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激活綠水青山背后的資源優勢,黃許鎮仙橋村為保護古樹尋找新呵護人,不僅蘊含深厚歷史人文資源,更是傳遞出仙橋村千百年呵護“生態文明”之精神,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守護良好生態,優化綠色“新環境”,更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新環境”。把握成德同城化發展機遇,利用中歐班列德陽現代物流港優勢,健全現代化交通體系,完成“六路一橋”、成都“三繞”德簡段道路交通建設,讓交通成為黃許發展的開路先鋒。
用好“新資源”,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將“一村一品”的新理念運用于黃許鎮鄉村發展的實踐中。各個村根據自身不同的歷史文化傳承、文化產業資源,打造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仙橋村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以古樹為主的“美麗村莊幸福院壩”,東泰村依托丘陵地勢,發掘丘區旅游資源。
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味道,想要提質增效,增強鄉村發展優勢,就要拓寬“新方式”、優化“新環境”、用好“新資源”,逐步推動黃許鎮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奮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