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6日電 (湯雁 王磊)在初春清晨的大涼山鹽源縣梅雨設施蔬菜現代農業園,村民張興國翻地的身影已早早出現在園區內,他正在為春耕準備。自園區建設引入水培、無土栽培及物聯網智能水肥一體化現代農業技術以來,張興國等當地村民便不再外出務工,選擇在“家門口”工作。

“主要工作內容是西瓜、草莓、蔬菜等耕種,每個月能拿到4000塊錢左右的收入,不用外出務工,同時也照顧了家里。”張興國開心地說道。

園區負責人俄爾子補曾是一名軍人,退伍后回到大涼山。他介紹:“園區建設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為村民提供了一筆收入,同時也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園區按照農業生產衍生觀光農業的思路進行建設,除農業生產外,還開展了科普研學、旅游觀光、農業體驗等項目。”
據了解,鹽源縣梅雨設施蔬菜現代農業園總體規劃2000畝,擬建設以農業生產種植、采摘、觀光、科普教育、新品種引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示范園,目前已建設260余畝。

“園區按照‘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思路進行遠景規劃。將核心區周邊村莊2000畝區域統一納入規劃,園區將繼續建設包括現代化全智能育苗溫室、溫控大棚區、露天種植區、水體、休閑采摘區、農產品初選包裝區、道路工程、生產用房配套設施、其他附屬設施工程等。”俄爾子補指著園區的處于開發中的土地介紹道。

近年來,鹽源縣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抓實“田長制”,高質高效完成2.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700畝土地綜合整治,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76萬畝以上,持續鞏固壯大“三果一葉”、沿江果蔬等優勢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