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7日電 (楊黎明)讓單調的民居穿“花衣”,讓流淌的河流添綠意、讓堅硬的道路有詩意……在天府旅游名縣創建過程中,廣元市昭化區注重宏觀頂層設計,堅持以規劃展示文化,引領旅游開發,大力推進旅游跨界融合發展,拉長旅游鏈條,昭化區越來越“好耍”,讓來到昭化的游客,感受到“詩與遠方”的美好。

歷史底蘊深厚昭化有“名”氣
昭化之“名”,“名”在歷史悠久。
昭化被稱為“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吞巴并苴,在成都建立蜀郡,在苴國區域建立了葭萌縣,這是巴蜀地區第一個建縣的地方,故被譽為“巴蜀第一縣”。公元211年,劉備率軍進駐葭萌,漢中張魯派馬超攻打葭萌關,張飛與馬超夜戰葭萌關,成就了三國演義中最為著名的“單挑”。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政權,葭萌昭化成了劉備蜀漢政權的龍興之地,一直被視為“蜀國第二都”。直到今天,昭化古城依舊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三國古城。公元972年,宋太祖趙匡胤改“葭萌”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民心”,昭化由此得名。
昭化之“名”,“名”在文化厚重。
千百年來,昭化大地帝王將相走過,販夫走卒走過,才子佳人走過,自漢賦中最為明亮的“雙子星”司馬相如與楊雄,沿蜀道昂然北上,昭化的土地上響起了一長串響亮的名字:李太白仗劍去國走天涯、杜子美蜀道行吟寫詩篇、元微之何年重繞此江行、李商隱醉臥翠云廊、花蕊夫人蕩舟桔柏渡、陸放翁細雨騎驢入劍門、楊升庵古城飲酒留題誦……近期,昭化區政協收集、整理和編輯出版了《昭化古詩詞匯集》,有關昭化的古詩詞達到666首,有力佐證了昭化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的豐富神韻。
另外,有2000余年歷史的柏林古鎮,更是川北民居的“活標本”,也是浪漫愛情地,誕生了川劇《嵐橋會》所描繪的愛情故事。隱于柏林古鎮的廣善寺建于公元12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二批寺廟,稍晚于洛陽白馬寺,是成都昭覺寺、遂寧廣德寺的祖庭。
健全體制機制昭化拼全力
自召開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百日攻堅”誓師大會以來,昭化區就把創建工作作為全區的頭等大事來抓,從政策、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全方位發力,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并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的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9個工作組,組建創建辦。建立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季度領導小組聯席會、月推進會和周督辦機制,將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納入涉及區級部門和鎮年度目標考核。
同時,該區還定期召開品牌建設專題會,旨在讓昭化品牌更響亮,讓產業更興旺,讓人民更樂居。目前,累計建成國家、省級品牌近30項。成功創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躋身全國市轄區旅游發展潛力百佳區、2022《中國國家旅游雜志》年度臻選“特色旅游縣區”,昭化鎮城關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天府旅游名村等各類榮譽20余項。
昭化區培育葭萌驛三星級旅游飯店、“四川特色餐飲名店”等各類接待服務設施600余家,打造“昭化肥腸”“太守麻花”等特色餐飲品牌,研發特色旅游商品50余種。建成昭化西市“文創集市”、《葭萌春秋》沉浸式演藝、馬戰、尖鋒四季旱雪場、“裸眼3D時光隧道”、云想露營基地等旅游新業態28個。編制《昭化區全域旅游總體規劃(2020—2035年)》等近二十部景區專項規劃,建成桃博園、藥博園等農旅融合產業園區13個,建成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省級中醫藥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省級全域研學試點營地、省級農業示范公園各1個。
近三年完成該區完成昭化西市、棲平紫旅游公路、大蜀道(昭化段)文旅融合項目、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區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等重大文旅項目29個,完成投資41.4億元。正加快推進昭化古城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亭子湖環湖旅游公路、“王家貢米”現代種業園區旅游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等重大文旅項目20余個,計劃總投資54.3億元。
推進項目建設昭化打硬仗
昭化西市水景觀再提升、昭化古城景區新建自駕車宿營地、尖鋒·四季旱雪場周邊栽綠植……4月15日,再次走進廣元市昭化區,昭化區文旅建設升級,讓人眼前一亮。去年9月,廣元昭化區108個文旅項目同時開工,掀起“大干熱潮”。
“這里設計的是一個‘太極圖案’,與我們的‘山水太極’自然景觀相互融合、相互呼應……”在山水太極的觀景平臺,昭化區文化旅游和體育局總規劃師楊利介紹,昭化古城獨特的山水太極景觀是大自然的恩賜,觀景平臺的建設能讓游客快速地找到最佳觀賞位置。
蜀道全長270千米,其中昭化段32千米,是金牛道最精華的部分,集“古道、古城、古關、古渡、古驛”于一體,是現存蜀道上最為璀璨的明珠。
“新增了部分觀景平臺、驛站、自駕車營地,對旅游廁所、停車場進行了全面提升……”昭化區文化旅游和體育局副局長楊宇對大蜀道旅游風景道的建設娓娓道來。
如今,昭化全區通景公路均達到三級以上道路標準,開通城市觀光巴士5條線路、旅游專線26條,改建國省干道公路服務區2個,啟動自駕車營地建設,改建生態停車場16個。新改建旅游廁所48座,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全面提升,規范游客咨詢中心(點)20余處,增設旅游咨詢、救援電話、旅游投訴電話公示100余處。建成全域大數據中心,上線智慧旅游導覽地圖,安裝智能終端查詢機,游客集中場所全覆蓋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