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1日電(王爵 茍莉紅)近日,在南充市嘉陵區金寶鎮槐樹壩村,金黃的油菜花已經凋謝,顆顆翠綠飽滿的菜籽莢掛滿枝頭。一旁,村民們正在開溝,為播種高粱做準備。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青柯正在田間巡查,去年底,他有了一個新頭銜——村級田長。

“民以食為天,關乎糧食生產的事就是大事。春耕生產正在進行,不仔細看看,我不放心。”在阡陌交錯的金寶鎮萬畝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里,青柯時不時停下來仔細查看耕地情況。“田長就是耕地的一線‘守護人。作為村級田長,我一周會到田間巡查1至2次,查看耕地現狀,同時做好日常巡查臺賬。如發現有違法占用和破壞耕地的行為,將第一時間制止并上報鄉級田長。”青柯說。

青柯巡查至一處水田停下,這塊水田之前被村民王登全用來挖塘養魚,青柯發現后立即組織村干部上門,耐心細致地給王登全講解相關政策。在大家的努力下,王登全最終同意將這半畝魚塘改為水田,種植水稻。“我們要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耕地就是耕地,不能有變通。”看著水田中茁壯成長的秧苗,青柯臉上露出笑容。
在農田的不遠處,村里的田長制標識牌格外醒目,耕地保護面積、人員職責等一目了然。據了解,這是嘉陵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各鄉鎮設立的田長公示牌,意在主動向社會公布各級田長及網格員、區域概況、職責范圍、監督電話等相關信息,全面接受社會監督。這也標志著嘉陵區“區、鄉、村三級田長制”耕地保護責任體系落地施行,實現“塊塊農田有田長、保護責任全覆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保護格局。
如今在嘉陵區,像青柯一樣的田長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嘉陵區共有區級田長2名、區級副田長22名、鄉級田長46名、鄉級副田長194名、村級田長268名以及網格員2430名,共同守護著嘉陵區66.8181萬畝耕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