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30日電(吳平華 黃耀)“創新構建‘紀檢+內審’監督模式,有效發揮紀檢監察和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運行中的‘排雷’作用,形成監督合力,切實達到‘1+1>2’的監督效果。2023年以來,共開展監督檢查9次,發現問題線索3條,初步核實問題線索2條,對2名縣屬國有企業人員進行立案調查,為筠連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筠連縣國有企業紀工委相關負責人談到。這是筠連縣國有企業紀工委聚焦監督第一職責,不斷探索深化國有企業治理方式和內控體系建設,加強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工作聯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筠連縣緊盯縣屬國有企業新型腐敗、微型腐敗,探索建立“紀檢監察監督+內部審計監督”協同機制,成立筠連縣推動紀檢監察專責監督與巡察審計財政監督貫通融合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推動紀檢監察專責監督與巡察審計財政監督貫通融合的實施方案(試行)》,從計劃備案、提供信息、專業支持、措施協同、提前介入、問責建議、線索移交等7個方面形成銜接順暢、配合有效的大監督工作格局。同時,發揮筠連縣國有企業紀工委派出監督與審計、巡察、派駐監督四項監督融合貫通作用,建立出資人、審計、財政、稅務等部門聯合穿透式監督機制,結合審計監督特點,確定重點領域、重點事項等監督重點,實現審計監督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促進紀審聯動、高效協同。建立整改問效機制,嚴格按照“過程清楚、責任明確、措施落實、嚴肅處理、完善規章”原則落實整改閉環,舉一反三,推進監督發現共性問題、重點問題和典型問題系統治理,以問題整改倒逼制度完善、流程優化、資源整合,確保問題見底清零。建立問責追責機制,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扣減薪酬等手段,打開輕微問題處理的出口,推動問責追責工作主體覆蓋各級企業,問責追責對象覆蓋全體員工,實現紅臉出汗、抓早抓小的預防性效果。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筠連縣根據縣屬國有企業實際,以跟進監督、聯動監督為抓手,深入協作、以點帶面,探索建立“審計監督先行、紀檢監督再深入”的問題查找、案件查辦模式,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在紀檢監察日常監督中的“利劍尖兵”作用。聚焦關鍵領域,緊盯重大任務、重要制度、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對10余家二、三級公司開展“紀檢+內審”專項監督檢查,強化內部審計和案件查辦的雙重震懾,把內部審計報告反饋的問題作為縣國有企業紀工委立案、調查、處分的重要參考依據,確保審計結果得到有效運用,切實推動縣屬國有企業規范治理。聚焦關鍵少數,緊盯縣屬國有企業“一把手”和班子成員,深入查擺工作、生活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廉潔風險,適時“咬耳扯袖”,做到管住“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
“通過紀檢監察、內部審計協同監督,發揮內部審計專業監督優勢和紀檢監察剛性監督特征,及時發現縣屬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規范工作、落實整改的意見建議,并以剛性約束為問題整改提供保障,對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保障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筠連縣國有企業紀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筠連縣將在鞏固現有工作成效基礎上,繼續發揮“紀檢+審計”監督雙輪驅動優勢,不斷優化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進一步激活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