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日電 (張敏)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深秋的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游人穿梭于如詩如畫的彩林間,領略醉美的秋色。

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接待游客44.3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億元,呈現井噴式增長。游客愿意用腳步探尋、丈量曾家山不一樣的溫度和魅力,并為之停駐,這實際是對曾家山獨特的旅游資源、豐富的旅游產品供給以及高質量的服務水平的肯定和贊美。
而從“藏在深閨無人識”到“一朝驚艷天下知”,曾家山走過了近二十年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在時間的厚積薄發里,如今的“蜀道亞高原,康養曾家山”,已然成為大眾出行的品質旅游之選、健康生活之選、詩意棲居之選。

如畫青山綠水 養身更養心
“綠水青山如畫,養眼、養肺、養身,又養心。”連續十年到曾家山旅居避暑的重慶游客徐潛,對曾家山的褒獎發自肺腑。
平均海拔1300米,夏天平均氣溫23℃,負氧離子33000個/立方厘米……擁有700多平方公里高山大苔原的曾家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0%,境內優質旅游資源富集,既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空調、綠色大氧吧,更是避暑、康養、度假的絕佳旅游目的地。
如何更好地發揮曾家山好山好水好空氣好生態的資源優勢?“當下,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已然成為眾多現代人所向往和追求的旅游境界。而康養旅游最基礎的要義和追求的目標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朝天區委書記余飛宇認為,只有以強烈的生態警醒、生態敬畏、生態自覺,矢志不渝“向美而行”,才能推動曾家山“綠水青山”高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高價值。
今年3月下旬,朝天區啟動“2023年重點區域環境整治提升和生態修復項目”,項目圍繞“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的思路,以“村莊變景區、田園變公園、風景變‘錢景’”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曾家山旅游環線景觀點和賞花點,并對1.3萬平方米裸露創面進行修復,以不斷豐富“多彩曾家山”內涵,達到與周圍青山綠水和諧共生、融匯一體的目的。
串珠成鏈,蔚為大觀。經過3個月時間、對48個新舊節點(段)的打造提升,曾家山以“一步一美景、一村一畫卷,一路一風光”的嶄新面貌呈現在廣大游客面前。其中,兩河口鎮花千谷、李家鎮地龍壩等重要節點,更是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促進旅游與自然和諧統一,推動觀景與體驗相輔相成。”在曾家山榮樂養生谷云溪濕地公園,“將自然帶入生活”這一理念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彰顯,疏林、奇石、小橋、流水、稻田……山水景觀相得益彰,自然人文相映成趣。
同樣,無論是移步鴛鴦池森林公園,在森林包圍的綠地上扎下帳篷,夜枕星河入眠,晨聞鳥鳴而起;還是登上“川北最大的360°觀景平臺”——望遠山,觀云海日出,沐晨霧清風;抑或漫步石筍坪,賞地質奇觀、體驗田園風情……游客們也都有一個共同體驗:“絕少人工雕琢的痕跡,一切渾然天成,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從身到心,能更好地獲得深度的放松和治愈。”
而憑借云海、日出、紅葉等“自然IP”和森林、空氣、溫度等“養生IP”,曾家山更是實現了持續“破圈”,并先后斬獲“中國十大避暑名山”“全國百佳紅葉觀賞基地”“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農業公園”“中國西部生態養生基地”“四川省首批十大消夏旅游度假區”等殊榮。
多元產品業態 走新更走心
“曾家山,一天一個樣,天天不一樣!”這是到曾家山游客最廣泛的共同心聲。
自國慶假期開業以來,擁有50條5.7—5.14難度級別自然巖壁攀巖線路和465米飛拉達攀巖的曾家山壁虎樂園,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攀巖愛好者前來打卡體驗。“行走絕壁高空,俯瞰田園風光,在揮灑汗水中挑戰和超越自我,特別暢快!”旅游達人胡文凱收獲滿滿。

曾家山壁虎樂園以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為背景,將自然美景與體育運動相融合,開拓出別具一格的山地戶外運動體驗項目,僅是曾家山不斷探索新玩法、打造新場景,開發多樣化、個性化、體驗化、深度化的旅游新產品新業態的成果之一。
在新改造提升后的曾家場鎮漢王老街,長約400米的水景觀中軸線上,禮、享、悅、福四個區域依次展現,在不時四起彌漫的水霧中,問津映月、溪流漫灘、水曲石灣、流觴探影、花溪綠影等七個精品小景影影綽綽、如夢似幻;與兩側熱鬧喧囂的美食、特產、文創店鋪共同構成了一種奇異的和諧;熙攘的游客穿行其間,拍照留影、品嘗美食、體驗非遺,感受濃濃的人間煙火味,樂而忘返。
只有從供給端不斷地革“新”,才能更好地吸引并留住游客。同樣,煥“新”上陣的世界級大漏斗——川洞天坑,也帶給游客諸多驚喜,特別是洞內的燈光效果設計,以古代中國神話《山海經》為主題背景,結合高科技投影技術、霧森系統等,將文化演藝化、知識趣味化、體驗科技化,進一步為游客帶去了身臨其境的體驗。

走“新”快、走“心”實,據了解,近年來,曾家山已培育了曾家山國際滑雪場和曾家山滑雪場集群(馬頭巖)單板賽事中心、壁虎運動樂園、318房車營地等一大批精品旅游業態,改造提升了漢王老街、民宿文化廣場、川洞天坑等旅游場所,并植入非遺體驗、特色研學、夜間演藝等旅游產品,“體驗感好”“文化味濃”“煙火氣足”的文旅創新新場景廣受熱捧。
優質高效服務 貼心更暖心
2022年12月30日,全長22公里的曾家山旅游快速通道全線建成通車,從七盤關出發15分鐘即可到達曾家山游客服務中心,多年制約曾家山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迎刃而解;
2023年7月28日,占地3.4萬平方米的曾家山康養醫院開業,醫院集健康養老、醫療康復、健康管理于一體,配備建設了中醫館、科研樓、中國老年疾病臨床研究基地、營養膳食中心,擁有495張床位,填補了該區域沒有現代化、綜合化養老服務機構的空白,擔負起了為片區群眾及旅居游客提供更好的醫療健康保障服務的重擔;2023年10月19日,在曾家山體育公園,工人正在對一些設施的細枝末節進行最后的調試,這個占地面積約100畝,集旅游、度假、培訓、賽事為一體的專業級綜合性體育公園即將全面精彩呈現。

用旅游服務項目建設的“加速度”,助力旅游供給服務水平更上層樓。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旅游需求,朝天區一直致力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讓到曾家山的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順心、游得舒心、購得稱心、娛得開心。
針對夏季避暑曾家山“一房難求”的現象,今年4月,朝天區創新推出《朝天區促進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的獎勵扶持辦法》,吹響了旅游民宿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響亮號角,曾家鎮石燭村民宿村落由此脫穎而出,其推出的“石光燭隱”系列品牌民宿深受游客好評。
云頂美宿、布谷布谷、曉山青等知名品牌民宿穩扎穩打,竹林灣兒、煙云里、山丘等新興民宿強勢崛起,這些各具特色、獨樹一幟的精品民宿,在為曾家山游客提供周到貼心的旅游服務的同時,也一并承載起了他們的“詩和遠方”。
“人間有味是清歡,最是美食撫人心。”朝天區還依托曾家山產出的“根植綠色基因、蘊含山水之靈”的舌尖珍品,把養生文化融入飲食文化,制定了《曾家山地方菜系標準》,編制《曾家山菜系食譜》,打造出極具地方特色的“曾家山菜系”菜品100余種,為游客留下難以忘卻的美食記憶。
秋風乍起,山水又一程,曾家山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腳步不曾停歇,下一站風景,必將更加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