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4日電 (記者 安源)“首屆草堂中華詩歌論壇”于4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幕。此次論壇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社科聯指導,四川大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聯合共建的中華詩歌研究舉辦。論壇以“古典與現代”為主題,旨在匯通古今、貫通中外,促進古典詩歌與現代新詩之間的交融互鑒。來自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院校的7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中華詩歌研究院執行院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中華詩歌研究院院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四川大學杰出教授曹順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躍進,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閔楠等致開幕辭,四川省委宣傳部文化傳承發展處處長黎紅勇出席會議。清華大學教授馬銀琴、四川大學教授周裕鍇、《詩刊》主編李少君等學者分別作了主題發言。

據介紹,古典詩歌代相承傳,積淀千年,新詩發軔于外學,如今也有百年。兩種體式、兩種傳統并存于當今詩壇,各美其美,并駕齊驅。然而,古典詩歌需要向下傳承,新詩也需要向上積累,兩者之間亟需一座溝通的橋梁。“首屆草堂中華詩歌論壇”便是搭建起這座溝通的橋梁,將古典詩歌與新詩的研究者和作者們齊聚一堂,各抒己見、交融互鑒,共同探討中華詩歌的傳承與發展問題,共同擔負弘揚中華詩歌文化的責任。

中華詩歌研究院執行院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在開幕式上表示,草堂是“詩圣”杜甫流寓成都時的住所,也是成都的“文化名片”。杜甫因“安史之亂”來到成都,住了三年零九個月,作詩240余首,后世文人常到此處朝拜追思杜甫,成都杜甫草堂也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詩歌英杰再次相聚于“詩歌之城”成都,相聚于詩圣的故居“草堂”繼續譜寫“文人入蜀進草堂”的華章,共襄這場“古典與現代”交融互鑒的詩歌文化盛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