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8日電 (謝汶萍 劉健)“關于小區安裝電瓶車充電樁的問題,需要在近期內召開業主大會,大家投票決定最終方案。”11月27日下午,瀘州市龍馬潭區石洞街道紀念碑社區梁灣小區業委會辦公室內,業委會成員正在召開例會,對近期小區管理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梁灣小區位于龍馬潭區石洞街道城鄉結合部,是郎酒一期征地項目安置小區,共有居民322戶、1302人,常住人口中老人占小區總人數的60%,在業委會管理前存在著矛盾糾紛多、訴求多樣化等治理難題。
“小區之間,鄰里關系和諧太重要了。”梁灣小區業委會主任楊才英說,在業委會成立之前,因管理不善,小區居民常常為了爭搶停車位、房屋漏水等問題糾紛不斷,鄰里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小區環境也是一團糟,她看在眼里十分揪心。
“2015年,在社區的幫助下,我們召集了小區內的熱心人,通過業主投票的方式,選舉出了5名業委會成員。”梁灣小區業委會主任楊才英介紹,由于小區戶數少,基數低,梁灣小區選擇了成立業委會的方式,通過民主選舉,讓“自己人”來管理小區,化解鄰里之間的矛盾。
業委會成立之后,針對院內的基礎設施改造、公共區域如何利用、小區如何管理等問題進行梳理,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建立了物管費獎勵制度、停車衛生收費制度、小區門禁制度等6項細化的管理辦法并嚴格執行,切實解決了小區治理雜亂無章、反彈嚴重的問題。
“小區的規則管理辦法和小區改造都是大家一起商量決定的,特別是規定時間內一次性繳清全年物業費,物業費就由0.3元降為0.2元的激勵制度,促成近3年來物業費均是7天內全部繳清。”梁灣小區業委會主任楊才英說。
梁灣小區在自治管理的同時,也在同步考慮“造血”功能,通過規范劃定停車線、開展衛生清運、門市物業自主管理等方式創收,所得營收用于維護小區道路、開展文體活動、進行道閘管理等,每年小區創收6萬余元,目前已實現經費反哺近20萬元。
“在小區公共收益的使用和管理上,社區和居民也在進行監督。使用經費須經過業委會、經辦人、社區監委會三方確認蓋章,并定期向群眾公開小區賬務。”石洞街道紀念碑社區黨委書記魏小英介紹,社區還幫助梁灣小區組建銀發“管家”隊伍,負責監督業委會履職、民意調查、矛盾調解和文明引導等工作,充分發揮老同志余熱。經過7年的自治自管,梁灣小區居民滿意度從不到50%提升到98%。
“業委會管理之后小區停車規范了,沒人占用小區綠化種菜了,最重要的是有了公共收益之后,小區里面大大小小的改造和維護也沒有再讓我們業主額外出錢。現在,每天下午我都在小區院子里坐坐,和鄰居們聊聊天、下下棋,日子過得很安逸。”梁灣小區居民鄒學書說。
據了解,目前,石洞街道紀念碑社區17個成型小區已在社區幫助下全部成立了業委會,除3個物業管理小區外,其余14個小區均實行居民自治管理。
“接下來,社區將繼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精準鎖定居民需求,加強跟蹤服務提升小區的品質,真正讓小區從‘一時管’變成‘長效管’,切實提升治理效能,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石洞街道紀念碑社區黨委書記魏小英說。
據了解,一直以來龍馬潭區聚焦小區如何實現自治、自治如何取得實效等關鍵問題,挖掘黨員群眾志愿者和居民骨干,不斷建強自治隊伍,建立多方聯動治理機制,制定小區自治規約,搭建居民議事平臺,以制度管人管事,目前在全區范圍內83個小區實行居民自治管理,實現了讓小區從“別人管”變成“自己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