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9日電 (記者 王鵬)四川綠色智慧能源暨配電網充電網高質量發展大會12月8日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大會聚焦綠色智慧能源和配電網充電網高質量發展,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組織、產研機構、高校、發供電企業、產業設備制造服務商等代表參與。

四川作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綠色智慧能源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集綠色能源產業優勢與水、風、光、氣資源優勢于一體。近年來,四川加快構建綠色智慧能源體系,大力推動堅強配電網建設和智慧有序充電網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梁武湖介紹,近年來四川多場景多技術路線規模化發展儲能、分層級分領域建設可調節的智能充電網絡,不斷提升負荷側管理的靈活性,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截至目前,四川省已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5678座,充電基礎設施31.6萬臺,提前完成“電動四川”目標任務;充電總功率548萬千瓦,位列全國第六;充電時長利用率7.48%,最大瞬時功率利用率36.5%,總體上來看,“適度超前”發展的充電基礎設施已基本滿足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大會現場,儲能技術發展再次受到關注。特銳德集團、特來電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認為,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一億輛,電動汽車滲透率將超過80%。這意味著,每年可移動的充放電量將達到一萬億度,電動汽車儲能每天可達3億度,梯次電池儲能每天可達2億度。
“汽車充電壽命終止后,其實我們還可以充800-1000次。”特銳德集團高級副總裁、川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表示,未來“退役”電動汽車將作為儲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動汽車也可以變成一個移動儲能設備,提供富余電池容量的移動充放電儲能方案。
據了解,目前特銳德川開電氣園區利用廠房屋頂空間資源鋪設為1.5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1720千瓦)光伏系統,以并網運行、就地消納的形式,在電源端補強園區供電能力,日均發電量可滿足園區25%-30%的用電需求,并探索將園區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結合,以電動汽車作為儲能載體,利用電網低價的谷電儲能、蓄冷、充電,通過移峰填谷的運行方式既降低了企業用能成本,又緩解了高峰時段電網運行壓力。
成都市雙流區新經濟和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當地將深入分析川開電氣綠色智慧能源應用場景,研究光伏、儲能、工業可調負荷等基礎資源聚合優化路徑,探索具備資源聚合、供需分析、負荷調控、安全管理等能力的虛擬電廠建設模式,實現可調節資源的分區分類分層管理,進一步強化電力保供能力、提升節能降碳水平,深入挖掘區內可提供技術支撐、設備生產的潛在企業,先行先試建設虛擬電廠,讓綠色產業發展、能源結構調整相向而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