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岳池:“小社區”實現“大治理”
2024年03月18日 16:1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8日電 (劉洋帆)社區是基層基礎,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麻柳橋社區是岳池縣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但作為城鄉結合部,曾面臨著服務對象多、發展任務重等治理難題,岳池縣始終把人才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聚焦麻柳橋社區治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揮智力資源優勢聚力賦能,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精準高效施策,育強社區治理人才骨干

  “楊大媽,您翻個身,我給您的后背按摩一下。”王青松是麻柳橋社區干部,具備扎實的社工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前,社區有什么事情就要請專業人士來,參加了培訓之后,我們也能做更多事了,上門給抑郁癥患者做心理疏導,給獨居老人做簡單的護理都行了。”王青松說。

  據了解,為提高社工人才專業能力,岳池縣借智縣外高校,采取“線下輔導+線上推送”相結合的方式,線下邀請四川大學等高校專家教授現場授課15次,線上開通“社工小課堂”推送社工專業知識200余條,有效提高社工人才理論水平。

  依托本土專業社工人才創建名師工作室,岳池縣采取“1+2+N”建設模式,由1名社區黨組織書記+2名社區骨干+N個導師成立導師團,強化計劃式與訂單式幫帶,共計開展專業化培訓480人次,社區工作者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王青松就是其中的代表。

  深入挖掘潛力,壯大社區自治人才隊伍

  “王師傅,我家下水道堵了,能去幫我看看嗎?”一位居民急匆匆趕到“匠心坊”。“走,前面帶路。”王師傅二話沒說,拿著裝備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問題。今年54歲的王師傅不僅是一位疏通管道的老師傅,還是麻柳橋社區組建的擅長傳統手藝服務的“匠心坊”一員。

  為了滿足社區居民服務需求,麻柳橋社區積極發掘社區自身“人才資源”,廣泛發動“有手藝、有時間、有意愿”的熱心“工匠”組建“匠心坊”,共有補衣修鞋、維修家電、疏通管道等各領域“小技能人才”26名,先后為群眾解決“關鍵小事”560余件。

  此外,麻柳橋社區還召集書法、太極、腰鼓和演唱等領域社區“文藝能人”70余人,動員居民自發成立文藝團體37支,開展文化活動114場次,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精神生活,帶動社區居民崇德向善,相關社區治理經驗入選全國先進典型社區案例。

  “現在社區里涌現的人才越來越多,一些小問題不出社區就能解決,我們的退休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豐富了。”黃大爺開心地說道。

  善于借勢借力,夯實社區服務人才保障

  “以前遇到這種困難,不知道找誰,現在有了社區人才驛站,我們又多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家’。”社區居民張大媽感慨道。前不久,張大媽去超市購物時,因為超市設施維護不到位,導致她摔倒受傷,超市拒絕承擔責任。情急之下,她想到了社區人才驛站。驛站工作人員迅速聯系相關部門,安排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最終,在專業法律知識幫助下,張大媽得到了相應賠償。

  據了解,社區人才驛站統籌了教師、醫生、律師等10大領域專業人才,形成“百名社區專家人才庫”,通過“群眾下單、驛站接單、部門派單、人才送單”的“訂單制”服務方式,“配送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80余個,開展養老服務、安全教育、心理咨詢等特色活動150余場,分發各類宣傳資料1200余份,累計服務群眾2000余人次。

  未來,岳池縣將持續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不斷夯實社區治理人才支撐,讓“智治”引領“自治”成為常態。(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性爱视频 | 亚洲五月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人碰在线视频 | 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1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大片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