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3日電 截至2024年11月3日11點21分,黃龍景區游客接待突破300萬人次大關。據悉,該景區于2012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12年后,再次迎來百萬級增長。

“這標志著黃龍旅游邁上了新的發展臺階、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川青鐵路黃龍九寨站的通車,黃龍景區持續依托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繼續打造產品體系,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產品業態、提升服務質量。“300萬,不僅僅是一個數字,這既是新起點,更是發展新引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處有關負責人稱。
今年8月30日,備受矚目的川青鐵路黃龍九寨站正式通車,當“人間瑤池”號動車組緩緩駛入車站,標志著黃龍景區正式融入成都兩小時旅游圈。從成都東站出發,直達黃龍九寨站,最快僅需1小時39分鐘,極大地縮短了游客的出行時間。
能在眾多景區中脫穎而出,得到游客的青睞,景區在硬件上沒少下功夫。2012年以來,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建成了景區電瓶車觀光車道,川主寺旅游基礎設施、景區游客應急疏散通道、牟尼溝扎嘎瀑布景點入口改造、景區環保廁所改造、景區游客應急疏散通道停車場改造等重點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將門禁系統升級改造為智能化“全網、全時”購票、多方式驗證、快捷入園票務系統,景區售檢票信息化管理服務不斷加強,游客入園更加便捷。景區還研發了“智游黃龍”APP,打造“智游黃龍+”小程序,提供線上導覽服務、虛擬體驗、語音講解、查詢智慧廁所及停車場、景區內擁堵情況等信息,開通求助與投訴渠道,實現“游前、游中、游后”全方位服務。“智慧黃龍”大幅提升了黃龍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管理水平,讓來旅行的游客更安心省心舒心。
不僅如此,黃龍景區還持續提升軟實力,致力于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景區不斷豐富場景布置,融合旅游與文化、非遺等元素,常態開展“撞鐘祈福”“瑤池仙音”古箏演奏、舞蹈表演、琵琶彈唱、舞龍表演、山歌演唱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動,豐富景區的旅游文化體驗。培育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節慶活動品牌,如舉辦黃龍廟會、黃龍高山蘭花節、極限耐力賽、汽摩拉力賽、七夕觀星空、高山蘭花節國際高峰論壇、世界自然遺產地鈣華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熊貓大使可持續生計與自然教育工作坊等賽事節會活動,景區的文化旅游品牌逐漸被廣大游客認可和喜愛,關注度和熱度不斷上升。
景區秉承“一切圍繞游客,一切為了游客”服務理念,從人性化管理,個性化服務,無困難接待等細節入手,努力為游客提供舒適的旅游環境,滿意的服務質量。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增添服務措施、改進服務手段、豐富服務內容,開展禮儀禮節、普通話、講解等服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員工對客服務水平。
黃龍景區還成立了黃龍院士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平臺,先后與中國科學植物研究所、中國地球化學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哈佛大學阿諾德植物園等建立合作關系,開展鈣華生態修復、水循環特征、高山蘭花培育、聲紋技術支持下生物多樣性監測、碳匯研究等科研項目40余個,部分項目已成功運用于景區保護、保育。
其中,“若干蘭科植物的繁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榮獲阿壩州科技進步二等獎,“世界自然遺產地鈣華演化規律與震后主景觀生態修復保育技術”、《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分別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
站在新的起點,黃龍景區將全力推進黃龍世界級旅游景區培育,持續擦亮四川文旅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