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第十八屆達摩武林大會暨武侯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第二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9日在成都望江樓公園開展。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武侯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街道辦事處主辦,成都市武侯區文化館承辦,成都市武侯區達摩國術文化研究會協辦。武侯區文體旅局相關領導以及10余名省外知名武術名家、近百位省內武術名家愛好者參與其中。

本次活動以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通過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達摩武林大會、祭祖儀式、拜師儀式、演武大會以及非遺集市五大項目,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處處可體驗、人人都參與”的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公眾的參與度與體驗感,促進了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
為加強武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進一步完善武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5月,成都市武侯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暨第二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成功召開。經專家組評審、公示等程序,“玉林串串香底料制作技藝”“武侯葉脈畫”“核桃軟糖制作技藝”等36個項目入選武侯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楊樹云、黃思藝等18人入選武侯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祭祖儀式”“拜師儀式”一直是達摩武林大會最主要的傳承形式,由達摩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成都市武侯區達摩國術文化研究會會長何偉琪老師親自主持,傳承武術界的尊師重道傳統美德。

演武大會上,吸引了50余名武術家及武術愛好者參與,老中青少四代武術人才共聚一堂,拳法、劍法、刀術……一招一式間盡顯中華武術的力與美,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非遺集市匯聚了20個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精美的手工藝品,到獨特的民間小吃,再到傳統的中醫技藝,每一項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讓市民群眾在近距離感受和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的同時,激發傳統文化的創新活力。

第十八屆達摩武林大會暨武侯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第二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更增強了市民群眾對武侯區非遺技藝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武侯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武侯區將持續深化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推動非遺與現代社會的深度融合,讓達摩武林大會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武侯乃至成都的非遺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