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1日電 (楊勇)3月11日,由綿陽市科學技術局、綿陽科技城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創新金三角·智匯科技城”科技城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場活動舉行,吸引了新區人工智能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研究院所等共110余名代表參會。
現場,新區首批“先投后股”項目簽約儀式掀起第一個高潮。新區出臺《以“先投后股”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試點改革創新管理辦法(試行)》的政策,針對特定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科技項目的方式將一定的財政扶持資金“投”入項目承擔企業(下稱:項目企業),在項目企業實現市場化股權融資或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后,所投入的財政扶持資金再轉化為相應“股”權,并伴隨項目企業成長一段時間后執行股權退出,單個項目支持金額最高可達200萬元。

“政府資金先以科研項目形式投入作為‘啟動資本’,待企業完成市場化融資后再轉化為股權,這樣既解了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燃眉之急,又避免了過早稀釋股權,就像為科技企業裝上‘緩沖彈簧’。”新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用“期權式投資”表態,就是給企業樹立“敢創新有后盾”的信心。
這種“扶上馬再共進退”的模式,背后是新區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數字經濟、綠色環保、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領域,挖掘具有廣泛市場應用前景和產業帶動能力項目的決心。

隨后的綿陽中試保險啟動儀式及推介環節也備受關注,新區中試服務公共平臺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綿陽市分公司通力合作,在全省創新推出首個中試綜合保險服務方案,為綿陽市中試項目引入綜合保險保障機制,全方面保障科技成果轉化。
據了解,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障、轉化過程第三者經濟賠償責任保障、專利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都在這款中試保險產品的保障之列。同時,針對新區“先投后股”項目,該中試保險產品還創新推出綜合保險方案,形成“政府+保險”的雙重風險緩釋機制——對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金額最高可達100萬元。
作為壓軸環節,綿陽市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首期發布也在此次活動舉行,來自新區企業、中試平臺、研究院所的六項標志性產品在這里進行推介,展現硬核科技實力,創新要素在會場激蕩碰撞。
此次產品及成果發布也引起了專業投資機構的高度興趣。會后,投資機構與項目負責人還就項目情況、市場前景和擬合作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
“先投后股”激活財政資金效能,中試保險化解“不敢轉”焦慮,二者協同破解企業創新鏈與資本鏈的斷點難題。這不是簡單的政策疊加,而是機制創新的化學反應,科創生態正發生質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