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8日電 (胡宇)陽春三月好風光,羌鄉茶味意正濃。隨著氣溫回升,綿陽市平武縣豆叩羌族鄉滿山的茶樹紛紛吐出新芽,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采茶季。清明小長假期間,各地游客紛紛來到這里踏青采茶,體驗采茶制茶品茶的田園詩意,感受羌族文化與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豆叩羌族鄉的深山里,生態茶園一片新綠,清新的茶香沁人心脾。腰系茶簍的游客盡情體驗親手采茶,看著茶簍慢慢滿了起來,大家的臉上蕩漾起幸福的漣漪。
“我們這里的綠茶品質很好,特別是做出來的手工茶更是深受顧客喜愛。”豆叩羌族鄉茶香村民宿經營者陸強說,每年春夏季節都有不少游客來到這里,為的就是能親身體驗一下采茶制茶的樂趣,親口品嘗這里的手工茶。

不僅可以體驗采茶,農家樂專門搭建了供游客體驗炒茶的鐵鍋和工具,“炒茶最關鍵是殺青,火候一定要掌握好……”農家樂工作人員現場講解炒茶技巧。“從采青到炒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匠心,孩子也學到了自然的饋贈與勞動的智慧....。.”游客陳女士感嘆道,她從成都驅車帶家人到這里體驗采茶炒茶,不僅能放松身心,還能讓小孩親近自然,了解茶文化。
據了解,豆叩羌族鄉植被茂盛,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且遠離工業污染,為茶葉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到3.43萬畝。以茶為媒以茶會友,該鄉目前已經發展了40余家農家樂和民宿,每年采茶季,各地游客紛至沓來體驗采茶制茶的樂趣,茶旅游已成為當地一張靚麗的名片,茶旅融合消費新熱點持續升溫。
“采茶季一到,我們就開始忙起來了,清明小長假期間,每天都有200多人來采茶吃農家飯,加上住宿、售賣農產品,這三天收入就有5萬多元。”豆叩羌族鄉銀嶺村趙家山莊負責人說。據統計,清明小長假期間,豆叩40余家農家樂共接待游客1.9萬余人,較去年大幅增長。

豆叩不僅是“貢茶之鄉”,更承載著深厚的羌族文化底蘊。在茶香村,羌族姑娘以羌歌迎客,游客身著傳統羌服參與篝火晚會,或在制茶工藝展廳領略非遺手工茶的制作技藝。當地以茶文化為紐帶,打造集茶藝體驗、羌文化展示、民宿度假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讓游客在品茗間感受清靜嫻雅的禪意,在碉樓與羌紅中觸摸民族文化的脈搏。
以“茶”為媒串聯羌族文化、紅色資源與自然景觀,“農旅結合、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逐步形成。下一步,平武縣將持續引入康養民宿,豐富茶旅體驗業態,深化“全域旅游”模式,讓茶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