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教育基地讓網紅小區更“紅”

“宏明記憶”黨性教育示范基地所在的八二小區,曾是援華蘇聯專家宿舍區,也是幾代成都人共同的記憶。
走進初心地·[1951-1960]
蹲點點位
成都市“宏明記憶”黨性教育示范基地
歷史評價
宏明電子在上世紀60年代,便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綜合企業,曾參與三線建設、載人航天工程等眾多國家重點項目,被譽為國企改革和電子元器件發展的活化石。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雪黎 文/圖
“宏明記憶”黨性教育示范基地,位于成都市成華區八二小區內。近日,基地迎來了全新改造升級完成后的第一批遠方訪客——來自廣州某國企的黨建交流團隊。
“國企的黨性教育基地,為什么會藏身于居民小區?”走進蘇聯式紅磚樓林立、各類人氣餐飲店遍布的八二小區,不少參觀者發出疑問。“大家進展廳一看就明白了……”成都宏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黨群部部長紀歡一邊笑著回應,一邊引導大家走進這個紅色教育基地。
重現老國企60余年激蕩歲月
甫一進入“宏明記憶”的展廳,一面以鮮艷紅旗為背景,并有入黨誓詞、黨徽等紅色元素的背景墻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現場工作人員掏出一臺平板電腦,對黨旗圖案掃描,“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上的重要內容,立刻一一展現在屏幕上。
此外,展廳中,通過一條清晰標注著各個重要節點的時間軸,宏明電子60余年改革發展的激蕩歲月也清晰呈現出來:
1953年,作為國家“一五”時期由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西南無線電器材廠選址成都東郊開工建設。5年后,項目建成投產,代號“國營第七一五廠”。“這就是宏明電子的前身。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其實就是當年為援華蘇聯專家專門建的宿舍樓。”紀歡介紹。
1964年,已成為國內最大電子元器件綜合企業的七一五廠率先投入“三線建設”——近千名職工拖家帶口,扎根偏遠山區,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作為技術中堅力量又援建出一大批無線電器材廠。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春風吹拂神州大地,七一五廠也迎來發展春天:打破“大鍋飯”,推行經濟責任制;下放管理權限,率先按產品門類組建分廠……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創舉下,宏明電子陸續建成全國第一條碳膜電容器生產線、第一條熱敏電阻生產線及第一條有機薄膜生產線。如今,在“宏明記憶”里,展品中就有了不少企業的代表性老物件,如當年的生產設備、產品等。
進入新世紀,宏明電子又經歷了改制、“騰籠換鳥”等一系列重要變革。2019年,隨著川投集團下屬的川投信產正式入主,宏明電子又迎來了新的發展起點。“高可靠性電子元器件生產線技術改造及建設項目”奠基動工、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在高質量黨建引領下,堅守“做電子元件先鋒,鑄國防工業基石”定位的宏明電子正向著更強、更優、更大的發展目標奮勇前行。
教育基地讓“網紅小區”更“紅”了
“‘宏明記憶’是在企業加入川投集團大家庭后一步步‘長大’的。”基地負責人陳志堅介紹,2019年前,這里只是一間不到14平方米的小陳列室,存放著一些老職工舍不得丟的一些老物件。“老一輩宏明人對這里有感情!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個集中展現宏明人初心與情懷的地方。”
此外,八二小區其實也是成都知名的“網紅小區”——這里有許多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周邊更藏著不少人氣美食,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與游客來此“打卡”。
為何不在“網紅小區”里打造一個紅色教育基地,從而在豐富人們打卡體驗的同時,進一步弘揚主旋律?在這個想法的驅動下,宏明電子與地方街道、社區一拍即合,三方聯動開啟了陳列室擴建工作。
很快,原來的小房間變成了一排平房,“宏明記憶”開始“長大”。其后,不少老職工及家屬來此參觀,更有不少企業、單位也選擇到這里開展黨建活動。然而,人氣逐漸提升的同時,現實的局促也進一步凸顯。“場地有限,很多人參觀完都覺得意猶未盡。”紀歡說。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川投集團黨委指導川投信產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結合廣大黨員、群眾現實需求,創新開展特色黨建基地建設,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相關改造升級。如今,除展廳內的“實景+AR”展示,宏明電子還與川投信產下屬企業川大智勝合作打造了“宏明記憶”線上黨性教育平臺。
紀歡說,基地如今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都免費向公眾開放。“最近一段時間,已有不少企業、單位與我們聯系,希望能到這里開展致敬建黨100周年相關主題活動。”
川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力爭把“宏明記憶”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國企黨性教育基地標桿、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