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0月25日訊(記者 陳淋)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9個“雙減”工作試點地區典型案例,成都市上榜。“雙減”工作啟動以來,成都已構建起以校為本、多方聯動、系統治理的“雙減”工作體系,推動校內外協同育人教育生態持續改善。
“雙減”工作啟動以來,四川省成都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始終把“雙減”工作擺在全市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制定實施《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構建起以校為本、多方聯動、系統治理的“雙減”工作體系,推動校內外協同育人教育生態持續改善。
全面加強組織領導
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雙減”工作,先后主持專題會研究部署,成立“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規范校外培訓風險防控專項工作組,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并印發實施《成都市“雙減”工作實施方案》,出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風險防控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確保“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同時確保社會大局穩定。17個市級部門密切配合,加強聯動,開展多渠道政策宣傳和多元矛盾糾紛化解調處工作。各區(市)縣黨委、政府對標完善組織架構,“全覆蓋”成立專項工作小組,構建形成區級、鄉鎮(街道)、社區(村)校外培訓機構三級聯動綜合監管機制。
全力推進“雙減”工作
成都市壓實市級部門和區縣黨委政府“雙減”工作責任,突出源頭治理和清單化管理,實施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培優提質,考試管理,以及校外培訓準入、實施和督導等“五張清單”。通過分類監測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等,總體控制作業總量時長,讓作業數量減下來;通過課后服務全面覆蓋、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等,強化課后服務保障,讓校內托管質量提上去,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覆蓋率100%,學生參與率96.6%,教師參與率95.3%;通過推動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家門口的好學校多起來;通過規范考試內容、控制考試次數、強化考試評價導向,避免壓力向前傳導,讓學生和家長焦慮降下去,通過教育部“雙減”監測平臺對家長問卷調查顯示,成都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家長對校內減負滿意率達98%;通過組織專業力量、邀請市民代表和新聞媒體,開展為期5個月的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目前已累計派出260人次現場督查校外培訓機構,督促整改違規辦學行為301件次,嚴格把好校外培訓入口關、過程關和監督關。
強化風險排查與防范
成都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建立了由政法委牽頭,教育、公安、法院、信訪、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參與的“雙減”風險防控工作專班。建立全市規范校外培訓風險防控專項工作日報告制度,充分發揮各區(市)縣和市級部門特別是鄉鎮(街道)、村(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以及中小學校等作用,組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風險隱患再排查工作,全面摸清本區域校外培訓機構的基本情況和風險底數。根據具體風險隱患情況,劃分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四個風險等級,分片包干,對紅色和橙色風險等級的培訓機構實行“一人一機構”對接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變即見,落實管控責任。
加強矛盾多元調處化解
成都完善校外培訓機構矛盾糾紛排查、研判、預警機制,制定完善《依法處置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行為工作指引》《校外培訓矛盾糾紛受理和化解工作指引》《成都市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轉崗就業若干措施》《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指導標準》。完善定期會商研判機制,推進部門協同,及時發布培訓機構經營風險預警。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成都制定實施《成都市“雙減”政策信息發布及宣傳引導方案》《校外培訓廣告治理工作方案》,加強對學生、家長、教師、校長、培訓機構、社會公眾等群體的宣傳引導,講清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及時發布《致家長朋友關于“雙減”及校外培訓機構的一封信》,多層次、多角度宣傳政策規定,提高家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引導家長和社會轉變觀念,努力破除“搶跑文化”“超前教育”,營造良好社會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