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組建運營以來,成都市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基金(簡稱成都重產基金)累計簽約規模超120億元,帶動投資超千億元,母子基金群規模逾800億元,先后榮登清科、投中等14個股權投資行業權威榜單,產業貢獻度和品牌影響力日益彰顯。近日,成都重產基金作為全省唯一一家受表彰的產業基金獲評“四川省投資促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斬獲這一榮譽,有何原因?記者深入探究成都重產基金在招引實踐中摸索形成的各種“招”式。
吸引鏈主企業
帶動鏈屬企業落地
鏈主企業和高能級項目對于產業發展起著十分突出的輻射帶動作用,成都重產基金對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規模大、產業能級高、科技含量強的特點有著深刻洞察,始終堅持聚焦產業龍頭,發揮鏈主產業群聚效應,采取“以投帶招,以招促投,招投聯動”的方式,促進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落地。
圍繞碳中和等領域重點產業生態圈,積極發揮產業結構調整支撐作用,依托四川省鋰礦、水電等資源稟賦優勢,覆蓋綠色低碳產業鏈生態圈,以中創新航、蜂巢能源、華友鈷業等龍頭項目和鏈主企業為著力點,打造西南動力電池制造及研發基地和區域協作標桿。聚焦科學靶向思維,圍繞集成電路攻堅克難,推動奕斯偉首個高精度集成電路板級封裝項目落地成都高新區、IDM龍頭企業士蘭微項目落地成都金堂縣,進一步提升成都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影響力,吸引上下游合作企業投資設廠。通過“股+債”結合方式,引入金融機構資金,投資參與成都智算中心項目,以“東數西算”戰略輻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工智能發展能級整體躍升。
以“引鏈主、聚鏈屬”工作思路,成都重產基金聚焦產業生態“建圈”和重點產業“強鏈”,按照重點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的協作關系推動相融共進,特別注重圍繞已投高能級項目,設立子基金增強產業鏈群集聚力。以中創新航為核心打造的“產業+園區+基金”生態合作示范為例,圍繞中創新航項目配套凱博能源產業鏈子基金,對接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補齊其動力電池生產線上下游薄弱環節,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戰略布局。
以資本為紐帶
擴大投資領域“朋友圈”
在發揮資本招引“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方面,據先進資本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建圈強鏈”招商模式將構建“鏈主企業+領軍人才+產業基金+中介機構+公共平臺”的產業生態體系作為招引圖譜,產業基金正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成都重產基金通過引入金融機構、具有產業背景的大型投資集團、各級產業引導基金、行業知名企業等設立子基金,聚焦投資領域“朋友圈”合作。以國投創業基金為例,通過在項目招引、返投比例等方面的協議約定,有效利用國家部委、央企等多元化資源優勢,完成“以投促引”企業18家、返投企業4家。
成都重產基金著力構建資本進退流轉的招投體系。通過定增方式扶持、反哺成都市本土“專精特新”企業創意信息在蓉發展后,在二級市場成功實現減持退出,為成都重產基金后續實現自循環造血投資提供范例。搶抓數字經濟領域央地合作機遇,出資30億元戰略投資助力中國電信回歸A股,創造較好投資回報的同時,成功招引首批總投超65億元的中國電信總部經濟基地項目在蓉落地,并聯合中國電信、中國誠通共同打造總規模50億元級的數字經濟產業基金落地成都,以資本為紐帶持續為成都導入更多數字經濟產業資源,助力智慧蓉城建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