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日漸臨近,“迎大運盛會 展文明形象”系列活動在成都持續開展,大運英語說起來,文明禮儀用起來……7月24日,記者行走在成都大街小巷、居民院落,看成都市民如何以主人翁的滿腔熱情,當好文明有禮的東道主。
為大運助力
社區居民“跟著大運學英語”
“Welcome to Chengdu!”(歡迎來到成都!)“May I help you?”(我可以幫你嗎?)走進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躍進社區時,耳邊傳來英語對話,一場以“全民學英語”為主題的活動正在舉行。
活動現場,20余名居民圍坐一起,認真聆聽老師講解英語中的文明引導常用語、溝通交流注意事項等內容,整個課堂沉浸在響亮的朗讀聲和歡聲笑語中。“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需要幫助時,我或許能聽懂,還可以幫助他們。”居民李女士說,希望同大家一起學好英語,為成都大運會助力。
與此同時,高新區合作街道中海社區“我為大運助力”英語角現場,社區導游正熟練地用英語向外籍友人介紹社區。今年2月,中海英語角推出“跟著大運學英語”系列活動,通過“線上云課堂+線下工作坊”的方式,建立了多個線上學習群,通過“每日一句大運英語”培養居民學習習慣。“英語角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也成為居民參與社區生活的有效途徑。”居民陳先生表示。
自成都開展“全民學英語”活動以來,成都市委社治委圍繞外國游客、運動員進社區等10個微場景,拍攝系列培訓視頻,在全市52個國際化社區分別建立英語角。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社區已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培訓4000余場(次)。
發出“大運邀約”
有朋自遠方來,社區“以禮相待”
有朋自遠方來,當以禮相待。成都各社區正彰顯友善優雅的文明禮儀,向全世界發出熱情的“大運邀約”。
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區作為成都最早一批國際化社區,目前有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超千名外籍居民。近日,“學外語·講禮儀·文明迎大運”活動在這里舉行,英國友人奧利弗是授課老師,每天他都會為居民們帶來大運觀賽禮儀、大運故事等精彩內容。奧利弗說:“我愿意以這樣的方式為成都大運會助力。”
青羊區光華街道貝森路社區“迎大運·我為城市文明代言”活動同樣精彩紛呈。來自5個國家的外籍友人受邀走進社區,與居民朋友交流。“通過這些活動,我們了解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也增加了觀賽禮儀。”居民孫大爺說。青羊區圍繞學外語講文明活動,在老年大學、公園綠道、社區小區等場景,持續幫助市民學習國際交往、賽事觀賞等禮儀規范和大運會基本知識。
整合各方力量,成都市委社治委牽頭開展“人人都是東道主”宣傳活動,邀請禮儀老師深入社區開展“大運禮儀知識社區課堂”20場,制發“迎大運”社區宣傳海報、觀賽禮儀漫畫等共66期,在全市社區、小區廣泛宣傳推廣,讓文明禮儀走進千家萬戶。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文明禮儀培訓6000余場(次)。(牟峪興 記者 吳亞飛)
新聞多一點
會83種語言 大運村配備智能翻譯對講系統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約有來自17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運動員及官員參加。為了方便大家交流,大運村內配備了多臺智能翻譯對講系統,可提供83種語言的在線互譯、文本轉換和語音合成服務。
成都大運會運動員村歡迎中心是各代表團成員抵達的第一站。在歡迎中心前臺,記者看到一些代表團的成員正通過智能翻譯對講系統與工作人員交流。除了在歡迎中心、注冊中心可“面對面”互譯,這套智能翻譯對講系統還貫穿大運村內通信網絡,不論身在何處,用戶都可實現“線對線”無障礙交流,實現溝通無邊界。(據央視新聞)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