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8日電 18日,成都市郫都區舉辦2023年都市現代農業投資推介會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啟動儀式,總面積1000余平方米的郫都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運營。

活動現場,郫都區還發布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和助農惠農政策兩張清單。社會化服務清單涵蓋農業“耕種防收”全過程,包含育種育苗服務、農機服務、農業植保服務、農業烘干服務、農資服務五大類。助農惠農政策包含糧食生產支持、種業支持政策、農業全產業鏈提升、農機補貼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10大類共53條。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是應對農業領域所面臨的多重挑戰的創新性途徑,通過把耕、種、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環節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完,解決小農戶“不愿種”“種不好”的問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

“目前,我們初步構建起‘1個區中心+6個片區服務站+103名村(社區)協辦員’的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出臺了支持規模經營、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系列政策。相信隨著服務體系的高效運行,將充分聚合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全面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更好助推全區農業高質高效發展。”郫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接下來郫都區將聚焦“規范化、高效化、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方向,在“建體系、強管理、補短板、提能力、優服務”上下功夫。圍繞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郫都區將依托“一廊八片”和七個現代農業園區等重點片區,加快低端低效果木騰退,推進產業連片布局、土地規模經營、區域聯動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集成示范。

另外,在創新經營方式上探索新路徑,郫都區將大力推進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全程社會化服務,創新“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模式,多形式、全領域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定期發布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清單和供給清單,支持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做大做強,在服務能力提升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批立足本區、服務全市乃至全省,在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示范性組織,打造郫都農業社會化服務品牌。
當天,郫都區農業農村和林業行業黨委、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正式揭牌。工行郫都支行,建行郫都支行等6家金融機構與郫都區農業產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授信額度達21億元。8家金融保險機構與8家農業企業圍繞金融需求、資金支持進行面對面交流。此外,郫都區農業產業協會還舉辦了圓根蘿卜綠色栽培及科技滴灌技術培訓,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專業技術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