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記者從市郵政管理局獲悉,成都市建強泛歐泛亞郵政快遞物流樞紐網絡體系專項試點于近日被納入第一批交通強國郵政專項試點任務,意味著成都將為全國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展開試點試驗。
根據批復,成都將建強泛歐泛亞郵政快遞物流樞紐網絡體系,推動泛歐泛亞郵政快遞樞紐能級顯著提升。到2026年,打造最高日處理能力達1800萬件的骨干網絡。
成都何以能納入全國首批試點?專項試點的具體任務都有什么?成都如何推進試點工作,賦能郵政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
專項試點干什么?
打造最高日處理能力
達1800萬件的骨干網絡
根據國家郵政局批復的專項試點任務,成都將建強泛歐泛亞郵政快遞物流樞紐網絡體系,依托綜合立體交通大通道,聯動雙機場、高鐵站,實施壯大主干和“上機上鐵”雙工程,加密國際、國內快遞全貨機航線,擴大“公轉鐵”、班列運郵城市服務面。
同時,暢通場站微循環,加快優化布局銜接高鐵、機場、口岸、園區等倉配接駁節點;發展多式聯運,實現無縫接駁中轉,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化郵政快遞集疏運體系,完善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門戶的郵政快遞樞紐功能。
到2026年,泛歐泛亞郵政快遞樞紐能級顯著提升。多式聯運應用更加廣泛,“公轉鐵”服務城市增至9個;國內外航空快遞航線、直封郵路更加密集,全貨機增加至10架,建成全國體量最大的順豐航空貨運樞紐;打造日均處理能力超1000萬件,最高日處理能力達1800萬件的骨干網絡,形成功能完備、立體互聯、陸空鐵統籌的泛歐泛亞郵政快遞樞紐網絡體系。
成都何以納入試點?
向西向南輻射能力增強
快遞業規模居中西部第一
專項試點工作啟動后,成都市高質量謀劃試點申報工作和試點實施方案,旨在以增強區域性郵政快遞樞紐功能為主方向,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化郵政快遞集疏運體系,建強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門戶的郵政快遞樞紐,引領成都開放格局系統性重塑和能級層次全方位躍升。最終,成都成為四川3個入選城市之一。
“能夠納入試點,與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建設緊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在蓉疊加,成都搶抓這些重大機遇利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持續提升兩場、兩港核心功能,樞紐勢能全面釋放,開放格局整體躍升。同時,全面依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持續推進快遞進村、進廠、出海“三大工程”,向西向南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持續保持中西部第一。
對成都意味著什么?
成都物流樞紐能極
將進一步躍升
“納入首批試點,體現了成都的基礎條件、區位優勢和輻射能力。也可以看出,成都的物流樞紐能級還將獲得進一步躍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專家、中智物流智庫總經理楊飛揚表示。
在她看來,成都建強郵政快遞物流樞紐網絡體系納入全國試點,無疑將吸引更多的郵政快遞和物流企業在成都投資布局,搶占發展新機遇,進一步提升成都連接全球市場的樞紐能級和輻射能力,提高國際物流在成都集散時效,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少快遞物流企業亦有同感,認為這將為成都快遞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和活力,未來將呈現出更多更大的市場機遇。菜鳥集團相關負責人稱,成都是菜鳥在西部地區投資最多的城市,也是最為重視的市場,將持續加大在成都的投資力度。
目前,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這是順豐集團在國內布局的第四個區域性國際航空貨運轉運中心,有利于從根本上改變成都全貨機運力發展不足,全貨機運量、郵快件貨物占比不高的問題,助力成都國際門戶樞紐開放和全球供應鏈體系建設。
試點工作如何推進?
建強基礎設施+樞紐體系
著力發展適郵產業體系
據市郵政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成都將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強樞紐體系和優化適郵產業體系方面著力,推進泛歐泛亞郵政快遞物流樞紐網絡體系建設加速跑。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旨在增強樞紐支撐功能。”上述負責人介紹,將依托主要快遞品牌在成都投資建設的物流項目、電商總部和產業園區等載體,以及成都國際郵件互換局、雙機場、鐵路港、高鐵站等口岸,加快供應鏈項目建設,實現快件貨運中轉無縫銜接。
與此同時,優化成都航空貨運航線網絡和適郵產業體系,鼓勵寄遞企業聯合航空、班列公司、貨代企業及平臺型企業組建全程負責、一體化服務的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實現從承運人向綜合寄遞物流商轉型。因勢利導建倉設點優化路由,著力發展快遞電商一體化供應鏈,支持培育快遞物流服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優勢產業深度融合示范項目,打造快遞物流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先行區。
成都的系列謀劃,也引發企業的同頻共振。國際物流服務商DHL快遞西南分區負責人表示,成都口岸是DHL快遞在中國的重要口岸之一,運送品類涵蓋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未來將深耕成都,繼續加密航班、提升運能,更好地滿足產品“出海”需求,更深融入并服務地方經貿發展。
記者 唐小未 楊富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