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cdxw > 成都日報

成都新增20家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
2024年05月30日 09:01 來源:成都日報 編輯:曹惠君

  在第8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5月29日,以“培育新質生產力 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4年成都市科技學術交流會開幕式暨主題報告會舉行。

  記者了解到,本次科技學術交流會將持續到7月,圍繞人工智能、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前沿產業領域在全市舉辦“人工智能專家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會和“成都科幻季”“防災減災”等科普宣傳教育活動180余場,打造全市年度科技學術交流盛宴。

  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把脈問診”

  學術交流大會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對于激發創新思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聯合啟動了本次大會,旨在促進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和人才成長,為科技工作者搭建一個學術交流、成長成才、創新合作的平臺。”成都市科協主席曾勇介紹道。

  在主題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川,電子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任福繼,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曾暉先后圍繞智能建造、人工智能、先進材料等領域,分享科技前沿、創新成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迸發智慧火花。

  在學術交流會當天,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安民,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張彥如、任福繼等多位院士專家組成調研組,實地走訪調研了成都在衛星互聯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域上取得的成效。

  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在新賽道競逐上搶占先機?怎樣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調研組在座談會上,為成都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把脈問診。

  聚焦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場景,任福繼提出自己的具體建議。“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數智化無疑是關鍵一環。”“例如,軌道交通作為成都優勢產業之一,有了人工智能技術融合賦能,便可以誕生無人駕駛、無人感知等一系列智能化應用場景。”

  在李安民看來,校地合作是成功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應用的“必經之路”。“四川大學在人工智能和計算科學方面有著深厚的底蘊和實力,我希望能夠推動科研團隊與成都市各區(市)縣協同合作,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更多可能性。”

  強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效完整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支撐。開幕式上,大會為2023年成都市科協“十佳”學會頒發證書,向成都華日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2023年度獲批建立的20家成都市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授牌。

  “我們一直致力于無線電管理和評估監測領域的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隨著城市環境的日益復雜,測向定位技術產品的優化升級遇到諸多技術瓶頸,我們的研發團隊通過聯合院士專家團隊,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迭代研發,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華日通訊技術副總經理漆騏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250余家,先后引入800余位兩院院士及高校專家,累計開展研發項目超1200余項,獲得各種專利授權近2000項。

  “成都正加速引智創新賦能,發揮好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中的作用,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在蓉落地轉化。”市科協創新部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科創中國-會地合作啟動儀式。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松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在线观看h网址免费入口 | 亚洲国产成在线网站91 | 日本亚洲色欧美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