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6日電 (吳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低空經濟正日益成為國家聚力發展的產業發展新賽道、經濟增長新引擎。近日,由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指導,雨前顧問主辦的低空經濟技術創新對接會暨“百園百校萬企”創新合作行動研討會在蓉舉辦。活動以“搶抓低空經濟萬億藍海新機遇”為主題,旨在搭建一個集“新知識”“新技術”“新資源”于一體的交流平臺,推動各創新主體間協同創新。來自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科研院所、場景需求方等上百家單位參加了本次活動。
大會現場,雨前顧問裝備制造研究部部長宗山雨對全國低空經濟產業政策進行了簡要分析與介紹。他表示,2023年以來,全國多個省市陸續印發了相關政策和行動計劃來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從支持內容來看,基礎設施、低空制造、場景打造等內容為支持重點;從方向聚焦來看,各地紛紛開始聚焦已開放空域資源的高效利用。

夯實低空經濟“技術”底座
低空經濟作為融合通用航空、無人機技術、智慧城市等多領域的新興業態,其蓬勃發展依賴于堅實的技術支撐與持續的創新驅動。在對接會現場,來自科研院所的專家們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譚顯龍就低空空域的管理策略與商業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譚顯龍表示,低空經濟發展的規模與程度,取決于低空空域放開的程度,釋放空域資源越多,利用率越高,經濟價值就越大。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教授、無人機系系主任嚴月浩帶來題為《低空經濟保駕護航——無人機監管體系研究》的主題分享:“圍繞在無人機監管和使用領域建立全球領先的技術和體系標準、實現合作類無人機和非合作類無人機一體化管控、切實保證研究成果技術成熟度高及可擴展性強三大目標。”同時,他還介紹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在無人機監管系統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ADS-B監視系統的機載及地面硬件設備、中大型無人機機載導航配套設備等,這些創新成果為通航運行提供了低成本、智能化、實時性的多元融合信息服務,有力保障了低空經濟的穩健發展。
低空智能網聯作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涵蓋空基與地基網絡,是破局監管難題的重要途徑。西華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副處長唐立介紹了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推進的低空智聯網項目,該項目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立項,是目前低空及基礎設施領域的最大單體項目,旨在以低空全域數字化空域為基石,依托AI數字決策中心,通過構建低空智聯等基礎設施實現全域態勢感知,進而支持飛行監管、精準調度及安全管理等服務平臺。
加速低空經濟產業化落地
不久前,一架固定翼通航飛機(大棕熊Kodiak100型號)運載新鮮水果蜂糖李,從貴陽龍洞堡機場起飛,成功降落在成都淮州機場。
談及此次驗證飛行的意義,成都淮州機場公司綜合部經理孫海峰認為有三點:首先是打通了通用機場、支線機場,以及干線機場的一個連接通道,實現了即通貨物運輸跨省和跨區域的物流運輸;其次是本次驗證飛行極大地提升了短距離的物流運輸效率;最后是檢驗航路航線的暢通性,以及空地的保障能力,為今后的常態化運行做經驗積累。
對接會不僅是知識與信息的交匯點,更是企業間合作機會的孵化地。在技術創新對接交流環節,各創新主體深入探討技術合作與創新發展的可能性,共同探索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創新路徑,以期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創新主體間的技術創新需求精準對接,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前期已策劃并成功舉辦功率半導體以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對接會,為企業提供了深入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未來,該局將不斷促進區內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推進各創新主體間的協同創新,助力成都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