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
打造成競爭力卓越的創新引領型的全球科技中心、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輻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國際話語權的中國西部流通中心,建設成為世界城市服務網絡體系中的新興城市。
到2035年
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一帶一路”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信息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流通中心,建設成為泛歐泛亞服務網絡體系中的重要中樞。
到2025年
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研發中心、具有中國西部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國輻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亞歐影響力的流通中心,建設成為全國總部經濟匯聚新高地。
當前,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成為我國應對中長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強國戰略。成都如何在暢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各個領域中發揮更大作用?3月15日,《成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為成都進一步增強核心功能輻射范圍和服務能級擘劃藍圖。
構建體系,成都將實施八大行動
根據《規劃》,成都就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出了近、中、遠三個階段性目標。圍繞發展目標,成都將重點構建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等三個體系。包括:聚焦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鏈接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聚焦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空間承載能力,塑造“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市域空間布局;聚焦增強國際國內要素融通鏈接能力,拓展延伸引領區域、輻射國內、服務國際的三大供應鏈服務網絡。
為此,成都將實施天府總部經濟聚核成勢、高能平臺經濟創新建設、“亞蓉歐”全球服務聯網、服務業功能區創標桿示范、成都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兩業深度融合試點示范、生產性服務新場景營造、數字“新基建”創新賦能等八大行動。
總部經濟,成都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構建鏈接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成都首次提出以“平臺城市”思維提升生產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力。成都將著力構建大企業大集團集聚集群發展格局,全面增強總部經濟集聚能力、運籌能力和輻射能力,使總部經濟成為成都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其中,天府總部商務區、青羊總部經濟區、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雙流航空經濟區、成都高新航空經濟區、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等產業功能區將作為重點支撐,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總部、第二總部落戶成都。
為增強生產服務的全球顯示度和國際競爭力,鍛造成都生產性服務業長板優勢產業,成都將聚力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流通服務和信息服務四大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
商務服務、服務貿易、人力資源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是服務先進制造業的基礎行業,成都提出將其打造成為基礎支撐型產業集群,優化生產性服務供給結構,壯大市場規模。同時,順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加快推動新興技術向生產服務環節深度滲透,成都提出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柔性化定制服務、共享型生產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等重點新經濟新業態。
空間布局,構建形成“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
結合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功能區發展布局,成都將優化市域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布局,構建形成“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空間布局。其中,“一軸”即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主軸,“兩港”即是國際航空港和國際鐵路港,“三級”即是城市核心級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片區服務級專業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和園區配套級特色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一軸”以天府大道為軸,以五城區、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為主要支撐,形成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發展最為高端、最為密集的條帶狀區域,打造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主軸。重點布局發展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
“兩港”依托航空港和鐵路港,加快形成地區與國內國際之間要素流集散中樞,著力推動兩港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主軸協同聯動發展。以雙流國際機場航空港及臨空經濟示范區和天府國際機場航空港及臨空經濟區為核心,打造國際航空港生產性服務中樞,主要承擔國際國內要素流集散的樞紐功能、對外交往的門戶窗口功能;以成都國際鐵路港及鐵路港經開區為核心,打造國際鐵路港生產性服務中樞,主要承擔國際國內要素流集散的樞紐功能、國際貿易功能。
“三級”以66個產業功能區和高品質科創空間為依托,承接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軸功能外溢和生產性服務中樞要素流擴散。按照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的所在位置、企業集聚程度、服務能級和要素流集散聯系關系,差異化打造城市核心級、片區服務級和園區配套級三個層次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
融入國際,全面打響“成都服務”品牌
《規劃》提出,聚焦國際國內要素鏈接能力提升,發揮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地位作用,全面打響“成都服務”品牌,突破市域空間范疇,拓展市域外部服務半徑,加快構建引領區域、輻射國內、融入國際的供應鏈服務網絡。
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干多支”戰略,加快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以成都為中心,以四川省、成渝地區為輻射范圍,以產業功能區(園區)、樞紐平臺為節點,以交通網絡通道為軸線,形成立足成都、服務全川、聯動成渝的區域供應鏈服務網絡。
發揮成都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深度挖掘“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內沿線城市生產性服務需求,加快打造成都生產性服務品牌,搭建生產性服務業合作交流平臺,促進成都與合作城市的要素流雙向流動,構建輻射國內的供應鏈服務網絡。
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國際航空港、國際鐵路港與中國(四川)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別園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的作用,集聚高能級全球服務機構,打通內聯外通的服務通道、載體和網絡,加快構建融入國際尤其是鏈接泛歐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服務網絡。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