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7日電 (祝歡)26日,由成都市扶持名優產品領導小組主辦,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承辦的成都科技裝備企業拓市場供需對接會——京津冀專場活動,成為企業家們打響2024年拓市場簽訂單“開門紅”的開始。

活動期間,通過“1to1”企業對接、企業分享推介等形式,來自成都汽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領域的31家成都市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及龍頭企業,與116戶京津冀地區央(國)企、中國500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合作伙伴互換名片互加微信,對接業務增進感情,現場簽下16.4億元訂單。
與中化環境大氣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長安集團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后,中自科技董事長陳啟章表示:“我們與4家企業分別簽署了采購協議,合作均圍繞降碳減污展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開拓了京津冀市場,拓展了業務范圍,不虛此行。”
據了解,本次簽約企業涵蓋汽車、電子信息和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域,共有7家成都企業與15家京津冀地區簽訂訂單協議,協議金額16.4億元。

“我們也在活動上與花生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暨1000臺采購協議。相信通過此次簽約,必將有力促進成都與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高效聯動,深度融合,構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樣在活動上完成簽約的一汽-大眾捷達品牌&成都分公司大客戶經理鄧棚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京津冀之行,企業簽約、討論的內容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對此,陳啟章認為,新型工業化,離不開科技創新,需要以產業升級為方向,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融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除了中自科技,同行的企業家們分別簽署了關于氫能、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方面的協議,這剛好體現出新型工業化的特點。”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成都高水平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全力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量質齊升。1月以來,全國各地已經開始為全年拼經濟謀篇布局,借助新年第一會和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搶“開門紅”,同時為全年工作和目標定基調、劃重點。“新型工業化”,不約而同成為諸多城市聚焦的重點。
發力新型工業化,成都高舉“工業立市制造強市”一號工程、持續推進產業建圈強鏈。2024年,成都還將組織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龍頭企業赴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開展拓市場促交流活動,進一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
通過與京津冀企業持續對接,預計2024年度采購訂單將達100億元。不僅如此,就在此次活動舉辦的前2天,在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主辦,成都市委外事辦、成都市投促局,雙流區新科局支持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工業消費品等產業的近50家成都工業企業集體上演“開年大戲”,首團出海鎖定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阿聯酋等亞歐三國,開啟“促交流、拓市場、簽訂單”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