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8日 09:27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曹惠君
1月15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網獲悉,《成都市深化科研項目評審、科技人才評價、科研機構評估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近日印發。
《改革方案》著重聚焦成都市科研項目管理、科技人才激勵、科研機構管理的主要問題和發展訴求,提出了“三評”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根據《改革方案》,科研項目評審不再只是專家說了算,將突出市場化、社會化評價和多元主體參與;科技人才評價將更加注重質量、貢獻、績效,推行科技人才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
該方案將自2021年2月7日起實施。
向全球招募重大科研項目揭榜者
在改革科研項目評審方面,《改革方案》提出“實施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度”“探索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建立科研項目市場化社會化評價制度”“完善科研項目專家評審制度”等多個重要舉措。
比起之前,如今的科研項目評審更加注重市場導向、結果導向,突出市場化評價、多元化主體參與。比如,成都將建立多方參與科技計劃項目指南論證機制,充分吸收產業功能區、科技企業、創投機構、科技社團、社會公眾等參與指南編制;支持企業自主選題、自主立項、先行投入開展技術研發;對社會創投機構投資的科技項目、在市級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門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獲獎的創新項目,不再進行專家評審,而采取跟投、直接立項等方式給予支持。
科學家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權。成都將率先在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建設以及新獲批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試點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首席科學家面向全球招募,明確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賦予首席科學家項目研究方案制定、技術路線確定、科研經費管理、課題人員選聘、科研崗位設置等自主權。
同時,成都還將實施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度。具體而言,由科技主管部門牽頭廣泛征集產業功能區、科技企業、技術專家意見凝練形成重大技術需求科技懸賞項目清單,明確懸賞金額、技術指標、攻關周期等,并公開向全球招募掲榜者。懸賞金由技術需求企業和政府共同設立,對按期完成懸賞目標、取得實效的勝出者兌現懸賞金額。
推行科技人才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
在改革科技人才評價方面,成都將推行科技人才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鼓勵科技人才自主確定一項或多項代表性成果作為評審依據。代表性成果可以包括論文、專著、專利、項目報告、研究報告、技術報告、工程方案、設計文件等。在人才評審評價中,對本土培養人才和海外引進人才平等對待,不得設立歧視性指標和門檻。
誰用人,誰評價。成都將賦予科創空間重大人才計劃評審權,按其引進創新團隊數量、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給予自主評選名額。同時,落實職稱評審權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開展職稱評審;支持企業對技能人才自主選擇過程考核、結果鑒定、業績評審、技能競賽、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價。
同時,為適應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成都將動態調整完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體系。依托高品質科創空間,聚焦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產業創新需求,著力構建符合新職業特點的創新生態,加強新興行業人才職業化培養,建立完善新職業人才激勵制度,為新興行業人群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賦予科研機構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
在完善科研機構評估機制方面,成都將推行市屬科研機構章程管理制度,實現“一院(所)一章程”管理。同時,加快推進市屬科研機構改革,賦予科研機構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
成都還將完善市屬科研機構績效評價機制、市級科技創新平臺評估考核體系。將市屬科研機構按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和科技服務等分類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實行中長期績效管理和評價考核。同時,根據不同類別科技創新平合的研究目的、運行機制、功能定位,分類建立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指標體系,重點對平臺的創新能力、開放共享、人才培養以及科研產出等方面進行評估。
此外,成都還將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根據《改革方案》,科研失信也將納入誠信評價體系。成都將通過建立成都市科研信用信息數據庫、健全覆蓋科研項目管理全過程的誠信管理體系,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科技企業等建立完善學術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科研責任主體意識。通過多措并舉,營造誠實守信的科技創新環境。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