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9日電 (李建波 鄒剛)教育質量關乎縣域發展、民生福祉。近年來,營山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教育家精神,調整優化師資配備,以名師工作室為引領,梯度支教(走教)為紐帶,教師培訓為保障,全面提振教師隊伍內部活力,助力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一個個名師團隊大放異彩,一輪輪梯度支教(走教)收獲希望,一批批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應運而生,一名名全面發展的學生茁壯成長,優質、均衡、公平的教育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實施“三名”工程 培養學科領頭羊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來,營山縣大力實施“三名”工程,加強“名教師”“名校長”“名學校”建設,著力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增強教育發展內生動力,促進教育質量提檔升級。
“三步上籃的時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手腳要協調配合。”在羅柔剛老師的指導下,籃球在空中翻飛,學生們一個接著一個,一跨二邁三投籃,完成三步上籃動作。日前,營山縣白塔小學運動場上熱鬧非凡,營山縣跨學段體育名師工作室在此調研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的時長、內容等,同時開展學校體育社團的指導活動。

從初出茅廬的第一輪“三名”工作室成員到經驗豐富的第二輪“三名”工作室主持人,羅柔剛的成長離不開名師工作室的幫助。他是第二輪“三名”工作室營山縣跨學段體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也是南充市體育名師工作室成員。在他看來,名師工作室是個溫馨的大家庭,每位老師都像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每次的研討交流都像是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充分體現了團隊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同時提升了各成員的教學技能。
“工作室以‘慧體育、薈精英、慧師生’為宗旨,共有成員27名,其中主持人2名、正式成員10名、梯隊成員15名。”羅柔剛介紹,團隊由一群愛體育、愛學生、愛教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中青年教師組成。通過名師工作室這個平臺,老師們可以開展理論學習、教學研討、課堂觀摩等各種研修活動,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營山縣跨學段體育名師工作室活動的開展,只是營山開展“三名”工程推動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一支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名師隊伍,成為引領營山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已完成第一輪工作室周期建設,共培養縣級名師126人、名校長26人。”營山縣教師服務中心主任劉小兵介紹,目前,已完成第二輪“三名”工作室的組建(共組建29個名工作室,其中名師工作室22個、名班主任工作室3個、名校(園)長工作室4個),選聘工作室主持人32人、遴選工作室正式成員225人、吸納梯級成員396人。
實施梯度支教(走教) 助推城鄉教育一體發展
“《青春舞曲》的曲調是小調式,頗具新疆風格,我們在演唱時要表現奔放、開朗的情緒……”在營山縣靈鷲中學七年級一班音樂課堂上,來自營山中學的音樂老師鐘汶熹正聲情并茂地給學生們授課。接下來的一年,她將以支教老師的身份,每周星期三來到該校為孩子們上課。據靈鷲中學校長劉順介紹,學校今年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鐘汶熹來學校支教填補了這一空白。
“第一次到農村學校授課時,孩子們既好奇又膽怯,把我團團圍住,眼里是滿滿的期待。”鐘汶熹談起第一次農村學校授課的情形仍記憶猶新,2024年她主動申請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我也來自農村,希望用自己對音樂的熱愛,感染孩子們,讓孩子們暢游在音樂的世界里,促進孩子們更加全面發展。”
鐘汶熹是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音樂方向)碩士研究生,2020年成為營山中學的一名音樂教師,擅長聲樂教學、合唱排練等。2024年,營山共選派70名優秀教師參與“梯度支教(走教)”,她成為了其中之一。當年該縣還選派14名城區學校骨干教師參加“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惠及46個學校和校點,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今年選派了11名引進的研究生支教(走教),滿足了鄉鎮緊缺學科教師需求,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高層次人才到鄉鎮學校。營山的梯度支教(走教)工作始于2018年,其目的在于充分開發、利用、共享教育資源,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優質、均衡、公平發展,幫助農村薄弱學校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助力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營山縣教育科技和體育局局長何繼東表示,支教(走教)包括城區學校輻射農村薄弱學校,專任教師配置齊的農村學校輻射片區內薄弱學校,鄉鎮中心校輻射轄區村小。以縣城學校為例,符合支教條件的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專任教師在完成本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每周固定1天到指定農村薄弱學校支教,同時完成指導、培訓當地教師的支教工作任務。在一些村小,像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都由鎮小學和縣城學校派來的老師教學。
截至目前,營山縣共有1000余名教師參與梯度支教(走教)。該項工作考核由受援學校和所在片區教育督導員共同實施,將考核結果作為優秀教師評選、年度考核、職稱評聘和崗位等級晉升的重要依據。支教人員在受援學校的任課計入績效考核,產生的差旅費由派出學校解決,不給受援學校增加任何負擔。
堅持外引內培 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日前,營山縣教師進修學校學術廳內座無虛席,掌聲不斷,來自縣內61名小學青年骨干教師參與線下培訓。同時,營山縣小學青年骨干教師(自主選學)線上同步培訓舉行,共1000余人參加。
該培訓是2023年南充市“國培計劃”市級統籌3個培訓項目之一,包括縣級農村骨干培訓(學前骨干教師)項目(50人)、學科骨干教師自主選學(小學青年骨干教師)項目(61人)和一對一縣校、院校對口精準幫扶項目(50人)。這也是營山縣從2015年以來第7次中標國培項目。
“堅持‘均衡發展、創新發展、內涵發展’,按照‘全員、全學科、全覆蓋’的原則,開展中小學教師合作研修,深入推進我縣教師教育領域改革。”營山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魏良平說,該校先后組織了全縣新入職教師接受崗前培訓、新課標背景下學科教師培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學科教師能力提升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師德師風集中培訓等。2023年,組織開展各類培訓班35個,培訓教師21409人次。
營山積極推動縣內學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縣域學校辦學內涵不斷豐富;組建學校發展聯盟體9個,實行“理念融通、資源共享、發展共進”,輻射帶動全縣45所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選聘32個學科37名優秀教師為第二批特聘教研員;建立“1+1+10”教研共同體,持續開展三級聯動教研,開展青年教師“大比武”、作業設計大賽和12個學科教學競賽活動。
為解決教師短缺問題,營山縣委、縣政府領導舍得出政策、舍得“開口子”。2023年,通過“嘉陵江英才工程”,考核招聘研究生14人,公招83名緊缺學科教師,申報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30人,從成都樹德中學等名校為營山中學引進高中特優教師4人,進一步優化師資配置。
目前,營山共有中小學及幼兒教師5333人,其中取得正高職稱7人、副高職稱1252人,本科3587人、碩士研究生67人。化育中學陳勇、西城中學熊朝德獲評省級名師稱號,營山縣教師進修學校魏良平等6人入選省級培訓專家庫,希望中學方樺、營山中學田浩源、云鳳實驗小學鄧景明入選市級“果州優才計劃”。
“2024年,我們將全力推動教育內涵式發展,全心全意辦人民滿意教育,強力實施‘四早’工程,積極爭創國家級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和四川省智慧教育示范區。”營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