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6日電 (吳平華)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確定為“世界免疫周”,以強調免疫接種對于減少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性。近日,在2024年世界免疫周之際,以“關注慢病人群疊加風險,醫防融合共促老齡健康”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在成都舉行。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鄧茂林副教授和武侯區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楊梅出席,圍繞常見感染性疾病如帶狀皰疹的疾病危害和負擔、疾病預防和管理等內容展開探討,提升高風險人群(如慢性病人群)對疾病的風險認知,醫防融合盡早預防,幸福助老。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政策文件多次強調,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要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實現健康關口前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自2023年5月起,全國多省份發起了“由全科醫生開具疫苗接種處方”、“成人疫苗體系建設”等試點活動,在探索社區疫苗服務模式下,不斷提升中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人群對于肺炎、流感、帶狀皰疹等常見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和危害認知,加強疾病預防意識,主動健康。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口達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達21.1%,整體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伴隨免疫衰老,老年人慢病高發較為普遍,已成為人口老齡化社會的一大挑戰。我國約75%的60歲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種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即同時患2種及以上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各組織器官生理代謝功能和免疫機能逐漸衰減,且常同時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目前,中老年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肺炎、帶狀皰疹等。據統計,中國50歲以上人群每年新發帶狀皰疹約156萬人。
鄧茂林副教授介紹:“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又叫蛇纏腰,這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大約1/3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發生概率較高。”
疼痛是帶狀皰疹的典型癥狀,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帶狀皰疹皮疹出現后持續超過90天的疼痛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慢性期疼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對此,鄧茂林副教授分享道,“2018年我遇到一個病人,至今6年還在受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苦惱。而且他的疾病管理起來也相當復雜,不僅要鎮痛,還要通過吃抗焦慮藥緩解他的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有時痛起來了,他還會深夜打電話向我咨詢。”
“他確診時是78歲,當時有骨質疏松癥、糖尿病和高血脂這些基礎病,剛開始疼痛他當骨質疏松在治,做了系列檢查排除了其他疾病產生的可能,后面皰疹發出來了才明確是帶狀皰疹。所以有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患帶狀皰疹的風險還是很高的,需要引起注意。”鄧茂林副教授補充道。
據悉,50歲及以上中老年群體、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其主要高風險人群。例如,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增加24-41%;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較一般人群高達2.3-4倍。
此外,鄧茂林副教授也提醒道,“慢性病人群一旦發生感染,有可能導致原有慢性病加重,出現臨床不良健康結局甚至增加死亡風險,。此外,伴有慢性病的患者發生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風險高于健康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得帶狀皰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強。”
疫苗接種已成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公共衛生服務。通過疫苗接種,已取得了顯著的防病效果。目前提高成人疫苗接種是急需思考解決的問題。成人、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狀況復雜,大多有基礎性疾病,易受流感、肺炎等疾病的侵襲。
開展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種,是減輕醫療資源負擔、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對成人疫苗接種重要性的認知,推進成人疫苗接種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可提升成人疫苗接種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更大程度發揮疫苗接種對疾病防控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將醫防融合走深走實?楊梅主任舉例說:“武侯區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正在做相關嘗試,如今全科醫生,也就是老百姓的家庭醫生,已成為百姓疾病預防關口的健康‘守門人’。在診療過程中能結合不同居民的健康需求,以及他的既往史、過敏史,開具相應的疫苗處方,首選滅活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不建議接種減毒活疫苗,并將預防工作提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