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1日電 (記者 賀劭清 岳依桐)“要告訴學生,利用AI寫論文、寫作文時,應明確其輔助性質而非替代性質。”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會會長高善峰21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學生應將AI作為提高寫作效率和輔助資料搜集的工具,而非直接生成論文、作文內容的手段,更不能出現寒假作業都全靠AI完成的情況。

作文、論文充滿“AI味”,用AI快速完成寒假作業……近年來,大中小學生的AI濫用、學術誠信和學術規范問題屢次成為社會熱點。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1月19日至23日在成都舉行。高善峰在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帶來《應從中小學生開始加強“學術誠信”》的提案,建議加強對AI寫論文、作文的技術監管,教育學生合理利用AI工具。
在高善峰看來,用AI寫論文、寫作文、寫寒假作業已經涉及學術誠信。學術誠信教育應與學校教育同步,從小學開始,到中學、大學和研究生階段逐步深入。學生如果從小缺乏學術誠信意識,不了解基本的學術規范,習慣一旦養成,到大學或工作之后再接觸往往為時已晚,這也是造成學術不端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國已經有多所學校注意到校園中AI的濫用。復旦大學近日發布《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作為中國高校首個專門針對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的規范化管理文件,該規定旨在明確和規范在本科畢業論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圍與原則。
高善峰建議,除了加強對AI寫論文的技術監管,還應明確AI寫論文的適用范圍和限制條件。同時,還可以開發先進的檢測工具和技術手段,對疑似抄襲或剽竊的論文進行快速識別和處理。通過技術手段的介入,有效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
“在大中小學校和社會中廣泛開展學術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術觀,讓他們明白造假行為的嚴重性和后果。”高善峰建議,學校應建立健全的學術誠信檔案制度,對學生的學術行為進行記錄和監督,對違反學術誠信的行為給予嚴肅處理。同時打好誠信教育“組合拳”,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