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什邡:從“窮山溝”到“綠富美” 鄉村“蝶變”繪出振興新圖景
2023年12月05日 19:0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5日電 (何婷 肖宇)“說起過去的石門村,只能用‘慘淡’二字形容。”近日,德陽什邡市鎣華鎮石門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國峰回憶起村子曾經的樣貌,感慨萬千。王國峰把曾經的石門村的情況總結為“四無”村:無出路、無資金、無產業、無底蘊。

石門村雪景。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石門村雪景。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的石門村僅有一條長5公里,寬3.5米的泥濘小道通往外界,而且只能拖拉機和解放牌貨車可以通行,村民上街趕集、走親訪友、孩子讀書、領導來村視察都靠步行。百姓間流傳著一句話:“趕場推磨是一天,而且兩頭不見天。”交通條件成為了制約石門村發展的首要問題。

  上個世紀90年代,王國峰剛到石門村村委會工作時,村集體不但沒有一分錢積蓄,還欠下87萬元的外債,村部除了有幾個廣播和三間破敗小青瓦房,沒有任何公共設施,村集體資產也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型水電站。

  “村民們為了生活,每天得‘面朝黃土背朝天’,還會經常為了一點田邊地發生口角,弄得干群關系也十分緊張。”王國峰坦言,石門村沒有文化傳承,沒有歷史積淀,沒有經濟基礎,更沒有產業支撐,想要發展,非常困難。

  石門村發展雖落后,但是有土地,有資源,漫山遍野都是寶。“不能讓村民守著‘寶藏’卻過著窮日子。”于是石門村兩委集體商議決定在青山綠水間尋找一條可行的發展之道。

  一場美麗的“蝶變”之旅在石門村就此展開。

  石門村兩委把民生、民情放在首位,通過壩壩會、田間會等,集體討論石門村發展方向,先后組織老百姓到外地考察。最終,決定以三木藥材與黃連立體種植為大部分村民的主導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旅游業。石門村老百姓先后種植黃連8000余畝,三木藥材3000余畝,發展酒店民宿80余家。

“蝶變”后的石門村。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蝶變”后的石門村。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要想富,先修路。為破解交通難題,石門村兩委帶領干部群眾真抓實干,有錢出錢,沒錢出力。2004年至2008年,僅用4年時間,石門村便改建出一條唯一通往外界的“生命通道”,同時,新建通往各村組的道路共計23公里,寬度4米到6米不等。

  石門村的致富路打通了,也引得深山美景出“深閨”。石門村兩委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推進鄉村振興,采取“黨建+眾籌”模式,聚焦生態修復,修棧道、掏溝瀑,將廢棄五龍溝建成美麗神瀑溝。2022年,神瀑溝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實現旅游收入2000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00余萬元,帶動轄區群眾人均增收6000余元。

  此外,石門村積極打造高山竹筍產業園3000畝、獼猴桃產業園120畝、黑色跑山豬100頭和果汁果酒山野菜生產銷售基地,帶領村民種植重樓、黃連等高山中藥材,年產值達千萬余元。采取“村民眾籌、土地入股”的方式,首創收入的40%用于按股分紅、30%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20%作為集體經濟發展基金、10%用于扶貧救困的“4321”分配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始終堅持為民初心,以民為本,通過清產核資,將村集體所有資源資產股份化,讓村民變股民,提升村民參與度、積極性。”王國峰表示,如今,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 重口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人成站在线 | 日本十八禁黄无遮禁在线视频 |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