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文化先行。依托優美自然環境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阿壩州黑水縣充分發揮文藝優勢,在全州首次創新開展以“文藝賦能鄉村振興——走進黑水”為主題的大型采風活動“四百文藝沙龍”,開啟了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實踐。

從春寒料峭到層林盡染,從羊茸哈德到巍巍達古,從卡斯達溫到阿爾麥多聲部……
來自云、貴、川、渝地區知名文藝家共赴黑水鄉村田野,通過聆聽講解、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在欣賞黑水鄉村美景,實地感受“千年沉香·人文黑水”獨特魅力的同時,積極發現和深入挖掘鄉村振興題材。

據悉,歷經夏、秋、冬三個季節,持續時間近半年的“四百文藝沙龍”大型采風活動,目前已收到近500件知名文藝家作品。
通過線下展示展覽,通過線上發表推廣,知名文藝家作品優勢凸顯,并產生廣泛社會效益。一方面,加強了文藝交流互動,帶動培養了黑水文藝愛好者隊伍,激發了創作熱情。另一方面,文藝家們為黑水這座小城增添了獨特記憶和文化軟實力,再度擦亮了“大長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四張金字招牌,提升了黑水知名度,吸引了眾多游客紛至沓來,追尋他們的腳步,感受鄉村振興給黑水帶來的巨大變化。

采風文藝隊伍陣容強大
“如此強大的文藝創作者陣容集體走進黑水,這是黑水文藝史上的第一次。”黑水縣文聯負責人如是說。
參與本次采風活動的文藝家,都是省級以上文藝家協會的,其中不乏國家級文藝家協會的名家,他們都在其自身文藝創作領域卓有建樹。

參與采風的攝影家有楊成龍等川內攝影名家和張艷秋、祝安等來自云南、貴州的攝影名家,他們深耕藏羌彝走廊攝影多年;“文學川軍”中的楊虎、黎正明、譚寧君等,四川九寨畫院、四川天嬌大熊貓畫院院長童昌信、副院長陳仕恩等,他們都是文藝創作的行家里手;本土歌手齊旦布、扎西頓珠、澤拉哈木等,更是將黑水好聲音唱響到千家萬戶。
廣大文藝家通過“四百文藝沙龍”創作的這些文藝精品,不僅真實呈現了黑水優美自然風光、濃郁民族風情、獨特非遺資源、厚重紅色文化、美麗鄉村畫卷,也更細膩、深情地再現了這方熱土上多民族和合共生的煙火日常和城鄉融合的生動實踐,是對阿壩州成立七十周年、黑水縣成立七十周年最好的禮贊。
一次文藝創作的特別洗禮
“這次采風,和以往去其他地方采風特別不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政府參事、崇州市作協主席楊虎談起去黑水采風和后來的文學創作,用“三個難忘”來總結。“一是對黑水風景難忘,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視覺和心理上的沖擊,在我的經驗世界之外;二是黑水鄉村振興呈現出來的煙火氣息讓人難忘;第三個難忘,他把它寫在了一篇題為《卡斯達溫舞起來》的散文里了。”
在文中,他這樣說:在這一片青山環抱、綠水環繞的美景當中,行走著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他們常年奔波在雪線之上、彩林之間、藏寨之中,天地之間,他們載歌載舞,那色彩鮮艷的民族服飾、活力四射的舞步、嘹亮多情的歌聲,形成了黑水大地上象征著民族和諧、社會發展的獨特人文景觀。這一道景觀,就是黑水獨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卡斯達溫”。
“文藝創作必須結合現實豐富而多彩的土壤,才能生動持久。”在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理事、執行秘書長蔡仕霞看來,攝影藝術創作高度依賴原生態、綠色的地理環境和淳樸、自然的人文環境,黑水無疑為這一藝術創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黑水是當之無愧的創作天堂。”

文藝創作結碩果
“采風不能只吹一陣風,要讓風和雨、雷、電來一次合奏,形成黑水文藝的多彩表達。”中國作協會員、省作協副秘書長兼創研室黨支部書記黎正明說,“作家和攝影家、書畫家、歌唱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在‘主題’先行的背景下,利用采風,創作出更生動、更接地氣的作品。”
在持續近半年的采風,文藝家們創作出了近千件作品,從中優選出攝影精品200多件、優秀書畫作品100多幅,優秀文學作品100多篇(首)。
這些文藝精品除文藝家通過自身資源在各大報刊及文藝平臺發表外,還集中展現在2023年慶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黑水縣成立70周年《黑水文藝》特刊中,為黑水存下了一份珍貴的文藝檔案。
用文藝資源厚植鄉村振興文化元素,用文藝激活鄉村振興文化活力,用文藝豐富鄉村振興文化內涵,用文藝賦予鄉村文化氣質。
“這個采風創作成果,不敢說絕后,但一定是空前的。”黑水縣委宣傳部部長這樣說。
“四百文藝沙龍”是擦亮“多彩黑水”文化底色,助推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未來,黑水縣將依托豐富持久的文旅載體,在更高層次、更廣深度上開展文藝采風,開啟更多文藝與城市的雙向奔赴,吸引全國乃至世界文藝名家走進黑水,發現黑水,禮贊黑水,創作出更多走在時代前列的文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