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6日電 近年來,汶川縣水磨鎮堅持用藝術點亮鄉村之美,開辟出一條藝術扮靚鄉村、文化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的嶄新道路。
謀好發展路,筑牢振興之基。充分發揮鎮黨委統攬作用,立足資源優勢,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一是精細化制定規劃。制定《水磨鎮“五美鄉村”行動方案》《水磨鎮“藝術鄉創”工作方案》《水磨鎮“1+10”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形成“1個集鎮+2大產品+3個圈層+4個發展區”發展格局。二是差異化布局產業。實施農業品牌培育行動、新場景擴育行動、新業態引育行動,做靚“翡翠小獼”“秘境仙果”等品牌10余種,形成“潤街+中羌醫特色養醫+精品民宿”的康養鏈。三是景區化推進建設。以AAA景區標準構建美麗鄉村,培育形成以“戶外拓展”、“茶道體驗”、“康養度假”為主題的旅游增長極,輻射帶動全鎮旅游人次累計超30萬人次,帶動群眾增收超8000萬元。
行好五美筆,蓄積振興之能。堅持黨建引領,聚焦鳳凰村“三家園”示范村建設,與阿壩師范學院開展支部結對共建,以藝術賦能五美鄉村建設。一是行藝術之筆勾勒布局之美。科學布局玫瑰、岷江百合、金絲皇菊等亦景亦業的特色產業,優化中藥材、獼猴桃等傳統產業布局,持續推進花園庭院、花園小道、花園村莊建設。二是行藝術之筆賦能產業之美。形成2000畝仁吉喜目谷AAA級生態旅游區,建設特色種植業基地1300余畝,實現傳統產業年增收50萬元,特色產業年增收480萬元。三是行藝術之筆描繪風尚之美。組織農民文化藝術節、農民運動會、豐收節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成功創建“省級文明村”。四是行藝術之筆著色環境之美。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村莊綠化、亮化提升工程等項目,開展“五美”聯創行動,培育一批潔凈巷子和美麗庭院。五是行藝術之筆點睛生活之美。將鄉村旅游與美學巧妙嫁接,構建了悠哉山居、水磨莊園、花澗集等精品民宿,云上羌寨·柴火雞等鄉愁美食,岷江百合、金絲皇菊等大地藝術景觀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生動局面。
做實四季業,構建振興之勢。找準“無憂汶川”和“康養水磨”品牌交集,打造集農特產品展銷、非遺和手作體驗、休閑茶飲新業態為一體的農創中心新場景。一是“新農人”干起“新農活”。實施“人才興鄉”保障行動,引導返鄉“新農人”自創品牌,以“技術傳承”“人才幫帶”為突破口,推動非遺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產。二是“農產品”變成“農創品”。深挖鄉村文化資源,對本土農產品包裝進行文創設計,把土特產和文化IP結合起來,以文創賦能農產品區域品牌。三是“小窗口”匯集“大產業”。整合全縣“多而散、小而弱”的農產品資源,大力推廣“村集體+公司+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農特產品銷售額超600萬元。四是“新場景”驅動“新消費”。打造沉浸式體驗農產品加工和非遺文化的新場景,在鑒賞展品、互動交流、手工制作的沉浸式體驗中品味綠色生態味道,推動農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