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7日電 (劉旭)“旋耕機比微耕機深翻深度要深些,微耕機一般20厘米,旋耕機可以達到35厘米。”3月7日,廣元市朝天區臨溪鄉望坪村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里一派熱鬧景象,“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陳永強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村民們講解農機操作要領。

春耕備耕時節,為進一步增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服務“三農”的能力,提升農技人員業務水平,更好指導當地農業生產,朝天區積極開展“農技培訓進田間”活動,把業務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手把手、面對面給村民們講解農機操作要點。
此次培訓在進行理論講解后,陳永強還結合現實條件,進行了現場手把手示范教學,確保村民們能夠真正學會。“培訓讓我掌握了農機的操作技術,知道了如何調節機械深淺度,根據地塊的情況調節耕幅。”來自曾家鎮石燭村的村民馬珍全說,有了機械化耕種,對老百姓來說,耕種更加方便了,不僅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時間,還能把地種好。
廣元市朝天地處秦巴山區,主要以山地和林地為主。2023年,全區糧食播面43.6萬畝,產量12.23萬噸,比去年增長2.72%。扎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春播生產任務,對保障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朝天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朝天區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早行動,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各鄉鎮,制定科學的田管技術方案,發動農戶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小春作物苗情轉化升級,為全年農業產業穩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在實施農民技術培訓工作中,朝天區還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緊扣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充分滿足產業主體需求,組織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鄉村農戶、田間地頭開展政策宣講、農民培訓、技術服務等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行動,鍛造一批鄉村振興管理人才、帶動一批產業振興專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打造一支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的鄉村人才專業隊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