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7日電 (竇林 祝菡雪)又到了春筍豐收的季節,近年來,瀘州市合江縣鳳鳴鎮充分利用優良的生態環境,試點打造竹筍兩用林,“以竹富農”“以竹興旅”,延長竹產業鏈,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走進鳳鳴鎮金龍湖村,漫山遍野都是蒼翠欲滴的楠竹林。一大早,鄉賢志愿者們就在連片的竹林里揮鋤挖筍,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年,金龍湖村農戶的收入除了售賣楠竹,另外一筆收入就來自應季的冬筍和春筍。
家住金龍湖村8社的村民蔡大平說:“我一個冬天可以挖到一千多斤冬筍,市場價十來塊錢一斤,就有一萬多塊錢的收入;春筍可以挖個七八千斤,每斤賣一塊多,就有七八千塊錢收入。冬筍和春筍加起來,一年大概能掙二至四萬元不等。”
鳳鳴鎮金龍湖村文書黃祥書說:“近些年來,金龍湖村通過對竹林的集中豐產培育后,竹材的畝產量從2噸增長到了2.5噸。今年金龍湖村還試點打造了1000畝竹筍兩用林,在不傷害竹材的基礎上,每畝竹林可以多挖300斤左右竹筍,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金龍湖滿山的鮮嫩春筍不僅讓農戶們增加了收入,更推動了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吸引了不少游客開車自駕,在游山玩水賞美景的同時,還可以到山上挖筍嘗鮮。
合江縣鳳鳴鎮森林覆蓋率達68%,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12萬畝,有8萬畝優質竹資源,林下經濟產業特色明顯,素有“竹筷之鄉”的美譽。近年來,鳳鳴鎮圍繞竹產業,延長竹林附加產業鏈,做足了“竹文章”,除了培育筍用林“以竹富農”“以竹興旅”,豐富的竹資源更支撐著一年四季的竹產業發展,種植培育了林下中藥材黃精、重樓等1000余畝,林下生態種植年產值約2億元,吸引不少鄉賢返鄉創業,大力發展竹片、竹筷、竹木等竹制品加工企業,年產值約5000萬元。
合江縣佳瑋竹制品廠負責人、鄉賢劉遠江說:“我2008年從廣東回來后,就辦了這個竹制品加工廠,主要生產一次性竹筷,銷售給高鐵、飛機和外賣這塊的餐飲行業。我當時選擇回鳳鳴投資辦廠,也是看中了這里豐富的竹資源,我的產品主要銷往西南四省和西北地區,目前產量每天大概是120萬雙,帶動就近20余戶農戶增收,每個月的營業額大概是80萬左右,明年我們爭取每個月的營業額達到120萬元。”
合江縣鳳鳴鎮副鎮長陳南芳說:“下一步,鳳鳴鎮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136’發展戰略和‘1+3+N’農業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好生態優勢和竹資源優勢,扎實推進‘森林糧庫’建設,用實際行動守住青山,抱得金山,持續開啟綠水青山富民模式,全面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