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1日電 (吳平華 唐蘋 陳佛源)近日,靠老把式種了半輩子烤煙的宜賓筠連縣煙農王孝寬,聽說合作社來了一批智慧農機,一路小跑趕到合作社借機器,害怕耽誤了自家煙地翻耕。

“智不智慧看效果,整來試試。”筠連縣苗山秀嶺合作社理事長趙奔正推著四驅旋耕機往煙地里去。
春耕時節,筠連煙區一片繁忙,“大鐵牛”“小農機”輪番上陣,在煙地里撒歡。今年,筠連縣計劃種植烤煙1.65萬畝,其中1.2萬畝是高標準農田。

旋耕機開進合作社附近的煙地里,車輪滾過,刀片飛轉,把泥土從深處帶出又落下,翻過的地橫平豎直、均勻一致,“突突突”的轟鳴聲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合作社的“新幫手”究竟特別在哪兒?
原來,這批農機是宜賓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賽馬選型”選出的適宜筠連煙區地形地貌特征、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四驅旋耕機,具有安全性更高、爬坡能力更強,作業質量更高、適宜作業范圍更廣等優點。
“旋耕機加裝北斗自動導航系統,能夠促進精準計量、標準作業。多一對旋耕機刀片,使土地深翻保持15-20cm,加之北斗導航定位裝置,可以自動采集作業面積、翻耕深度、作業軌跡等信息,煙技員可在手機APP上實時查詢耕種面積多少、質量如何、整地深度夠不夠,為煙農在整地環節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指導,提升機耕作業質量,為后續標準化起壟工作打好基礎。”筠連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高坪煙點點長劉勇介紹說。
“耕得快、翻得深、好操作、適應廣,很好使用。”親身體驗后,王孝寬對新機器頗為認可。
對新機器同樣滿意的,還有機耕手劉宗強,今年42歲,每到春耕時節,他便往返于煙地,為煙農提供專業化服務。
“以前用普通旋耕機時,不僅對機耕手技術要求高,在坡度很小的地塊,都要耗費很多體力來控制機器,有些深翻不到位的地塊還要重來一遍,還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現在兩驅變四驅,四驅裝‘北斗’,干了好多畝,質量咋樣,數據看得到,質量高還不返工,工資拿起來心安理得。煙農放心,我們機耕手也輕松。”筠連縣苗山秀嶺煙草專業合作社的機耕手劉宗強靠著“新幫手”,接下來的工期排得滿滿當當。
農機改進小環節,提質增效一大步。近年來,筠連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聚焦提升生產機械化水平,充分利用“項目+”的方式,加大對農業配套設施的升級完善,圍繞煙葉生產農機農藝融合,以減工降本、提質增效、促農增收為主要目標,采取引進、借鑒、改裝等方式集成現有成熟技術,積極探索高效、實用、適宜山地煙區的農機具,大力推廣使用植保無人機、拖拉機、旋耕起壟機、簡易水肥一體化裝置、剪葉機、打窩器等現代化農業設備,加強合作社對機械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充分發揮智慧農機在煙葉生產的重要作用,為全年煙葉生產贏得主動。
“煙農少流汗,農機多出力,村里這個‘新幫手’巴適!”王孝寬拖著從合作社借來的新機器,一路哼著小曲往煙地里去,拖拉機、旋耕機的陣陣轟鳴聲正奏響備耕交響曲,也奏出了煙農們豐收的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