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2日電 (劉靜)農田處處染新綠,水稻插秧正當時。近日,羅江區的稻田里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夏種時節,走進羅江區順河村連片種植的水稻田,順河村的村民們正將一棵棵秧苗整齊地排列在稻田中,一片片新綠蔓延開來,構成一幅生動的鄉村勞作畫卷。
“制種水稻主要是考慮間距和密度問題。”東娃子家庭農場農場主劉孝東介紹,“我們的制種水稻,主要采用三行父本和十八行母本的栽插方式,主要是方便以后無人機進行揚花。”
2023年東娃子家庭農場種植了50余畝制種水稻,經過一年的努力,農場主的種植經驗有了提升,今年便又增加了種植面積,目前已達130余畝。“去年我們的畝產量達到了460斤,畝產值是3000多元,每畝純收益達到了2000元。”劉孝東說。
據了解,種植秧苗最不可缺的便是水,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保障農田用水,羅江區調元鎮水利歲修掏淤支渠22公里,全鎮堰塘蓄水200余萬立方米,確保了1.5萬余畝農田春灌和大春生產生活用水。“自去年12月以來,羅江區調元鎮就采取鎮上補助一部分、村上組織群眾同工酬勞的方式,對村上灌溉用水的渠道進行了清淤。今年2月份開始,我們還組織了專門隊伍對寶文支渠、42支渠等重點主渠道進行了清淤清雜。保障用水過程中,我們還加強與羅江區水利局、都江堰水利站聯系,及時了解都江堰來水情況。”調元鎮黨委委員倪小軍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