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鄧涵予

授牌儀式現場。鄧涵予 攝
4月21日,四川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進會暨2021年全省非遺工作電視電話會在成都召開。會上,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為嘉絨文化、河曲馬草原文化、康巴文化(甘孜)、龍文化(瀘縣)、閬中文化、白馬文化等首批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授牌。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狀態良好、文化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和有效傳承弘揚,并經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同意設立的特定區域。
早在1月19日,經過實地考察、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工作程序,嘉絨文化等6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通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審定。
今日,在四川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進會暨2021年全省非遺工作電視電話會上,趙紅川副廳長代表文化和旅游廳,正式向嘉絨文化、河曲馬草原文化、康巴文化(甘孜)、龍文化(瀘縣)、閬中文化、白馬文化等首批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授牌。這標志著我省非遺保護工作進入了整體性保護的新階段,將帶動我省更多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文化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形態納入整體性保護。
四川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名單:
1、嘉絨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嘉絨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阿壩州(馬爾康市、小金縣、金川縣、壤塘縣、黑水縣、汶川縣、理縣),甘孜州(丹巴縣),雅安市(寶興縣)
2、河曲馬黃河草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河曲馬黃河草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阿壩州(若爾蓋縣、紅原縣、阿壩縣、松潘縣、壤塘縣、九寨溝縣)
3、康巴文化(甘孜)生態保護實驗區

康巴文化(甘孜)生態保護實驗區
甘孜州
4、龍文化(瀘縣)生態保護實驗區

龍文化(瀘縣)生態保護實驗區
瀘州市(瀘縣)
5、閬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閬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南充市(閬中市)
6、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綿陽市(平武縣),阿壩州(九寨溝縣)
圖片來自主辦方(除標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