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推動川渝兩地在各領域合作走向深入。
近日,四川重慶兩省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共同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
稅收減免、企業獎補、拎包入住……相關專家解讀,這些曾經通過創造政策洼地來吸引投資的區域間比拼,可能在雙圈范圍內發生改變。
如何理解《方案》內容和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又會對地方政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川觀新聞記者邀請相關方進行解讀。
怎么看?
區域市場一體化將助力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明確提出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需要放在國內和國際大背景中看。”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表示,經過疫情三年的考驗,整個經濟在快速復蘇,但外部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特別是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動力支撐。
川渝探索也承擔著先行先試的重任。“區域市場一體化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突破口。”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市場一體化,應當推動實現區域內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商品要素資源流動順暢高效、市場制度規則基本統一、市場監管協作更加有力,力爭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對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重大意義,一是在推動深層次改革方面實現率先探索,二是在破除地方保護方面實現率先突破,三是在完善公平競爭方面實現率先做實。
例如,《方案》提出推進“市場準入異地同標”,構建川渝兩省市營業執照異地“辦、發、領”一體化服務體系,探索“川渝開放合作區”虛擬地址登記等內容,就是在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方面進行探索。
相較于其他都市圈和城市群,川渝兩地的探索還具有獨特優勢。川渝不僅地理相鄰、人文相親、產業相近,涉及的行政主體也相對較少。“打破區域間的壁壘,才能為世界級產業集群提供基礎和支撐。”湯繼強表示,川渝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背景加持,正在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這為市場一體化探索提供了助力。
怎么干?
打破“行政區經濟”格局,協同推進四大任務
“我們在項目建設中需要配套設施用地,但兩邊的用地政策存在差異,給項目推進帶來一定困難。”雙昌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合作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園區由重慶榮昌與四川內江隆昌攜手共建,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一大重點產業項目。
區域間制度規則不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通等問題并非個案。魯榮東舉例,在川渝高竹新區調研時曾發現,兩地有100多項政策不統一,為區域協作帶來障礙。
“推進市場一體化建設,就是要打破‘行政區經濟’格局,掃除區域行政壁壘。”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來說,包括及時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害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視外地企業、實行地方保護的各類優惠政策;依法清理廢除妨礙平等準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等。
這些原則也體現在《方案》的工作安排中。《方案》從共同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共同優化要素資源流通環境、共同健全市場制度規則、共同強化區域市場監管等四個方面明確了24項重點任務。
“其中,高標準基礎設施聯通是支撐、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是重點、統一制度規則是基礎、公平統一市場監管是保障。”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大方面任務需要集成協同、同步推進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注意到,《方案》將“共同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列為首項任務。“交通、物流以及信息基礎設施和網絡是推進市場一體化的物質支撐。”戴賓表示,高標準基礎設施聯通重點是以完善流通網絡、暢通信息交互、豐富平臺功能為抓手,著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統一要素資源市場和制度規則是難點。“川渝要率先在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方面實現突破。”魯榮東表示,《方案》重點從土地和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能源、生態環境等五個方面入手,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例如,《方案》提出,推動兩省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推動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和互認互貸,推進人才跨區域流動業務異地通辦等等,這些做法正是為暢通要素資源跨區域流動掃清障礙。
如何推進?
加快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抓好工作督促落實
“一些政府采購和招投標項目中存在隱形門檻。”采訪中,不少企業反映在市場競爭中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對此,受訪專家普遍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企業,的確存在設置隱形壁壘的情況。此外,在招商引資方面,各地還存在優惠政策盲目比拼的現象。“這不僅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而且極易滋生權力尋租的土壤,為地方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患。”魯榮東表示。
改革正在倒逼地方政府轉型。“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背景下,過去的‘老路’可能行不通了。”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各地區政策的統一性、規則的一致性、執行的協同性不斷提高,過去靠創造政策洼地來吸引外資、吸引投資的方法作用越來越弱。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堅持把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
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對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魯榮東建議,地方政府還要積極爭取各類改革試點,從而在制度建設方面率先突破,此外,還要不斷擴大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為推動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推進市場一體化還要建立協同機制。“地方政府不能單兵作戰,市場一體化的改革措施也要與戶籍改革、社保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其他改革事項協同聯動,系統推進,才能發揮改革集成作用,讓行動方案盡快落地見效。”湯繼強建議。
為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方案》對川渝兩省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了加強組織實施、抓好督促落實、營造良好氛圍三項要求。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對積極作為、成效明顯的地方和部門(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進度滯后的加強督促,對問題整改不堅決、不及時的進行通報批評,及時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努力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探索經驗。(記者 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