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種質資源富集。如何保護好這些種業研發的基礎資源?8月28日,記者從農業農村廳舉行的2023年四川省種業振興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四川采取了建好種業“諾亞方舟”、完成全省種質資源摸底和開發特色種質資源三大措施。
在種業“諾亞方舟”建設方面,四川斥資近億元在成都邛崍市建設了國內唯一綜合性省級種質資源庫——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預計年底前,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將建成投用。新建成的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將涵蓋農林牧漁草,可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52.4萬份,畜禽種質資源105萬劑,水產種質資源26萬劑,保存期可長達50年。
在本土種質資源收集保護方面,自2018年以來,四川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和畜禽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目前,已全面完成162個普查縣(市、區)和48個重點縣(市、區)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普查與系統調查工作,共征集和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9880份。其間,全省搶救性收集到一批特異性、獨占性資源,梯田紅米、帶綠荔枝、彭州大蒜、得榮樹椒、達川烏梅、巴塘四倍體小麥“甲著”等6個特色資源先后入選歷年的“全國十大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此外,四川還新發掘畜禽蜂資源17個。
特異種質資源開發的重點,是將特色種質資源直接轉化為特色產業。目前,四川已建立了“傈僳族鄉”梯田紅米、北川苔子茶、得榮樹椒、丹巴黃金莢、彭州大蒜、米易紫山藥、“甲著”小麥、優質豆漿等特色產業基地和園區,帶動了一大批農業特色產業崛起壯大。(記者 王成棟)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