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磊接受電話咨詢

王磊來到簽約居民王大爺家
“王大爺的藥還有沒有呢?”臨近下班,家庭醫生王磊突然想起自己簽約的居民可能沒藥了,趕緊給王大爺的老伴去了個電話;在得到“缺藥”的回答后,她隨即在系統內開出幾盒藥,提上藥箱就和同事往王大爺家趕。
在成都,像王磊一樣的家庭醫生團隊有3000余支,他們分布在各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時為市民提供基本醫療、健康管理等服務。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們極大緩解了醫院“打擠”的現象,給居民以實實在在的便利。因為僅用一個電話,就可以將醫療問題問個清楚,真正實現“小病就在家,大病才上醫院”。
家庭醫生為“分級診療”助力
王磊是成都市雙流區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也是中心其中一個家庭醫生團隊的負責人。作為一名家庭醫生,從2016年開始,王磊的團隊已簽約兩千余人,王大爺是其中一個。
據了解,王大爺今年90歲,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需長期吃藥,由于兒子存在智力障礙,照顧王大爺的重任全落在了其老伴侯婆婆身上。
自從幾年前簽了約,王磊就成了二老家的常客。之前老兩口就因腿腳不便不常出門,現在有了疫情,二老更是門都不敢邁,“生怕被感染了”。就在他們感到焦慮時,王磊醫生竟然提著藥箱“上門服務”來了,二老感激萬分,臨走前他們拿出橘子,一個勁地往王磊的白大褂里塞。
據了解,家庭醫生作為市民的“健康守門人”,平時為簽約居民提供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教育等服務,而此次疫情家庭醫生又充分發揮“分級診療”的作用,盡全力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問題。
從12月10日開始,王磊的工作手機就沒停過,全是來自簽約居民的咨詢:來醫院做兒保還要核酸嗎?老人發燒了怎么吃藥?感冒藥可以和止痛藥一起吃嗎……事無巨細。
自從有了家庭醫生,大家已有了固定就醫邏輯:“小問題不上醫院,先給自己的家庭醫生去個電話。”
站在“前方”為醫院分流
疫情期間,各大醫院承受著不小的接診壓力,如果沒有家庭醫生分流,各醫院的壓力將更大。
家庭醫生是如何給醫院“分流”的呢?王磊以她所在的雙流區西航港街道為例,街道內共有常住人口39.2萬人,他們以社區為單位把居民分配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27個家庭醫生團隊。每個團隊有近10人,由一個家庭(全科)醫生、社區護士、上級醫院專科醫生、中醫醫生等組成,他們平時就與市民建立聯系,“做到心中有底”,一到疫情期間,就可以快速對轄區居民尤其是老人等重點人群進行摸排,“哪些人存在嚴重基礎疾病?哪些人容易焦慮?有潛在風險?”他們一清二楚。
面對不同居民的身體情況,家庭醫生也會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比如有的輕癥患者家中備了藥卻不會用藥,家庭醫生便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群等對他們進行用藥指導,以此減少居民到院產生交叉感染的風險。對病情比較嚴重的人群,則提供“雙向轉診”服務,比如昨天,一位居民在確診新冠后又出現支氣管肺炎癥狀,需要住院治療,在家庭醫生的協調下,最終順利入院。
便利!愛心送藥車“上門送藥”
有家庭醫生的便利還體現在服務上。王磊告訴記者,針對轄區內部分輕癥、行動不便、獨居且病情穩定的老人,為了降低他們就診時的感染風險,他們還向西航港街道辦事處申請了六輛“愛心送藥車”,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為簽約居民開展“上門送藥”服務,“隨叫隨到”!除了送藥,對有接種意愿的居民,這些車又可以提供免費接送服務。王磊介紹,他們中心27個家庭醫生團隊,平均每個團隊簽約重點人群2000余人。從12月10日至今,所有團隊已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6000人次,中醫藥健康服務2317人次,提供“上門送藥”服務200人次。
據了解,目前,全市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組建了由醫聯體上級專家、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衛醫生、鄉村醫生等組成的家庭醫生團隊3000余支,有的團隊還會根據需要加入心理咨詢師、營養師、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等,為簽約居民提供服務。
普通市民如何簽約家庭醫生團隊?
普通市民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簽約家庭醫生團隊,即可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官方微信公眾號,選擇有意愿的家庭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
家庭醫生如何收費?
成都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分為A、B、C三種類型。A類服務包為“免費簽約”,由政府全額付費,簽約服務主要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后兩類為“有償簽約”。B類服務包是在政府全額付費簽約服務基礎上,全市統一推薦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60元/人),簽約服務費用由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區(市)縣財政專項資金、居民個人按1:1:1支付。C類服務包是根據簽約居民個性化需求,科學定制個性化簽約服務內容,由基層機構與居民簽訂契約并協商收費。市民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
記者 章玲 攝影記者 唐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