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8日電 (記者 劉忠俊)近期,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稱:“重慶消委會”)、成都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下稱:“成都消委會”)在受理投訴咨詢時發現多起由預簽合同引發的裝修糾紛。
2023年9月底,陳女士到某裝修公司咨詢裝修事宜,報價師根據其要求給出“一口價”70000元(不包括舊房打板費)的裝修費,并要求簽定“材料工廠報備合同”。陳女士對合同上沒有列出材料清單和計費標準提出疑問,裝修公司解釋在后期簽訂的施工合同中會有具體條款和說明。陳女士在經理多次保證會使用其要求材料的情況下預簽了“報備合同”。工作人員又稱,如現在交付定金可享受多種贈品和服務,于是陳女士支付了定金21000元!邦A簽‘報備合同’在裝修行業內已成為比較普遍現象,銷售人員所謂‘全包價’或‘一口價’口頭承諾并不可信。”成都市綠色家居產業協會會長程剛表示,個別裝修公司惡意用“報備合同”套取定金或預付款,欺詐消費者。
10月中旬,陳女士簽施工合同時,又被告知有些項目還要再收“升級費”。陳女士感到很意外,認為違背了“一口價”承諾,遂拒簽。時隔不久,該裝修公司又讓她補交上下樓費和一扇臥室木門費約5000元。陳女士表示不解,因其在簽“報備合同”前已講明房子套型,經理當時也承諾過“一口價”已包括兩扇臥室門的費用。設計師回復說“報備合同”給的是“套餐價”,裝修材料用什么都是裝修公司說了算。陳女士要求解除合同退還定金,裝修公司不同意。陳女士投訴到成都市消委會,經調解商家全額退款。
“該類裝修公司未依法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誤導消費者,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彼拇ㄥ\凱律師事務所律師董詩姮稱,以“全包價”或“一口價”為幌子設定陷阱,引誘消費者與之簽訂“定金合同”和“報備合同”,等消費者發現時又故意制造消費者違約從而扣除高昂違約金或定金以獲利,則本質是一種“定金騙局”,涉嫌合同詐騙。
重慶市消委會、成都市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簽訂此類“報備合同”,直接要求簽定正式合同。不要輕信所謂“一口價”或“全包價”,先簽合同再交定金,同時要求商家將口頭承諾內容寫進合同附件并簽章。除查看合同里關于違約責任等關鍵內容外,對合同的關鍵附件如圖紙、預算等內容,也要檢查清楚并雙方簽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