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9日電 (劉剛 程潔)近日,自貢市貢井航空產業園在施工中發現一處疑似恐龍化石,及時上報到相關部門。接到線索后,自貢恐龍博物館迅速響應,組織研究部主任江山、研究人員劉宇等人前往現場勘查。

經現場調查顯示,這些化石位于新開挖的剖面半坡處,有三個化石露頭,但保存狀況不佳。經專家現場勘察,初步確定該化石為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5億年,從初步形態判斷為恐龍的肢骨、肋骨和椎體。
據介紹,自貢恐龍博物館遵循“應查盡查”的原則,結合該化石點的保存狀況和區域內的建設施工實際,在完成必要的上報流程之后,對該恐龍化石點位采取了保護性采集工作。經過野外作業,收集到四塊含圍巖的化石樣本,其中三塊已破損,僅有一塊椎體相對完整。為了更好地保存化石,所有采集到的化石已被安全運送至自貢恐龍博物館,并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據了解,自貢市自1915年首次發現恐龍化石以來,截至2022年底,已陸續發現古生物化石點227處,包括恐龍及魚類、兩棲類、似哺乳爬行類、龜鱉類、翼龍類等個體化石以及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等古植物化石、恐龍足跡化石。其中,含有恐龍化石點170余處。自貢市的恐龍種類數量占四川總數的二分之一,約占全國總數的十三分之一,是全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也是世界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據悉,截至目前,自貢市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二階段工作已順利開展近兩個月。期間,除了全面開展“三普不可移動文物點”的全面清理和野外數據采集外,自貢市還通過發布告市民書、宣傳海報、媒體追蹤、部門橫向溝通等方式,提升公眾對文物普查的知曉度和保護意識,多渠道廣泛征集文物遺跡線索,全力應保盡保,努力保護這些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