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8日電(王爵 張梓睿)近日,儀隴縣丁字橋鎮樂興小學操場內人頭攢動,紅旗招展,“魅力客家·和美鄉村”——2025年儀隴縣首屆客家農民運動會在此拉開帷幕,來自該縣33支客家代表隊共同開啟這場融合了傳統農耕技藝與體育競技的盛會。
“各位來賓、鄉親們,歡迎來到‘魅力客家·和美鄉村’——2025年儀隴縣首屆客家農民運動會現場!”當天上午,兩名主持人分別用普通話、客家話對到場的運動員、觀眾表示歡迎,隨后,在主持人的“雙語”介紹下,33支參賽隊伍跟隨引導員陸續進場,運動會正式拉開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引導員手中的引導牌別具一格,由傳統農耕生產中的竹篩制成,每支隊伍的名稱都貼在圓形竹篩中間,獨具客家味道。

運動會為展現客家人“耕讀傳家、和衷共濟”的精神,精心設置了“泥地拔河”“抓鴨摸魚”“筷運土豆”“挑糧接力”“趣味籃球”五大別具一格的特色項目。參賽隊伍以村(社區)為單位,在賽場上揮灑汗水,奮力拼搏,展現客家兒女健康、鮮活、自信的精神面貌,鋪展一幅和諧、淳樸、興旺的美麗鄉村圖景。
當天下午,在樂興場鎮旁的一方水田里,隨著裁判的哨響,泥地拔河賽拉開了帷幕,雙方參賽隊員雙手緊握麻繩,穩住重心,核心發力,麻繩在隊員的手中繃得筆直,伴隨著“一二一二”的口號,雙方僵持不下,更有隊員為了穩住局面,將沾滿泥土的麻繩銜在口中,引發觀眾一陣歡笑。泥點在田間飛舞,選手們的衣服上、面龐上、頭發上都敷上了一層厚厚的泥漿,卻始終抵擋不住大家的熱情,現場村民熱情高漲,為參賽隊員吶喊助威,客家話、四川方言相互交織,與吶喊聲、鼓掌聲、歡笑聲響成一片。

“客家農民運動會把日常耕作的莊稼地變成了競技場,各種趣味運動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更讓大家在泥土中共享春天的喜悅與健康的美好!”參賽農民運動員黃志軍用客家話敘述著自己的喜悅。
客家農民運動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儀隴深耕文化傳承、探索文旅融合的生動縮影。作為西南第二大客家聚集地,儀隴以“文化+產業”雙輪驅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明末清初,客家先民大多從廣東一帶出發,一路風餐露宿落業儀隴。300多年來,儀隴客家人以丁字橋鎮樂興社區為聚居中心,發展至今,現有30多萬客家兒女定居,他們將耕讀文化融入這片紅色熱土,客家精神在儀隴源遠流長。

一直以來,儀隴都致力于守護文化根脈。目前,該縣超5萬人能流利使用客家話,在部分中小學,還開設了客家話課堂,確保客家語言的代際傳承;婚喪嫁娶儀式、客家民歌(如山歌、嫁歌)等民俗被納入非遺保護;丁氏莊園、龍母宮等客家建筑群保存完好,成為研究川北客家民居的珍貴“活化石”。
“此次活動以賽為媒,充分發揮‘春耕+’綜合效能,持續推動客家文化、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講好春耕故事,展示農民風采,凝聚鄉村振興合力,為建設丘區農業樣板縣注入了強勁新動能。”儀隴縣文廣旅局局長胡潤說,接下來,將繼續大力推廣客家文化,讓更多的人學客家話、唱客家歌,將客家精神保護好、傳承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