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十三五”期間,四川省針對貧困患者救助扶持和貧困群眾健康促進等,向貧困患者提供“點對點”醫療服務
原標題: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率清零

3月8日,綿陽市三臺縣靈興鎮靈興村,村民張天輝滿懷期待:再過不久,自家的麥冬田就將迎來收獲季。
張天輝曾因車禍落下殘疾,后又患上糖尿病,每年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起,張天輝命運發生改變。當年,他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二年,受益于健康扶貧政策,他又簽約了“家庭醫生”,享受到貧困患者“十免四補助”政策:張天輝打上了胰島素,每年自掏腰包的治療費從數萬元變成幾千元。
“家庭醫生”經常提醒張天輝按時用藥,叮囑他健康生活。張天輝在醫生影響下戒了煙酒,如今已可以做一點簡單的勞動。因為健康有了保障,張天輝和其他村民一樣種上了麥冬。在政府和愛心企業幫助下,他平日只需稍稍打理,一年收入就有四五萬元。這個曾經因為傷殘和疾病一貧如洗的家庭,如今也走在了致富的道路上。
受益的不止張天輝。“十三五”期間,四川省針對貧困患者救助扶持和貧困群眾健康促進等,向貧困患者提供“點對點”醫療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貧困患者醫療救助扶持行動,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99.5%,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個人支付占比被控制在10%以內,71.75萬患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專項救治,貧困患者看病就醫負擔減輕,康復后也能像張天輝一樣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除了“點對點”的救助扶持政策,為確保民族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具備落實健康扶貧各項政策的綜合能力,四川省廣泛實施貧困地區醫療能力提升和醫療人才培植計劃。阿壩州金川縣勒烏鎮第二衛生院副院長曹芹告訴記者,該院醫護人員每年多次參加四川省和阿壩州開展的基層醫務人員專業培訓。“現在這里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經沒有設備和人員上的問題,患有慢性病的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一些病人康復后都能務農或者去縣城工作。”
通過實施醫療能力提升和人才培植計劃,四川省貧困地區各級醫療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貧困地區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治療率達到95%,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域達標,貧困縣衛健人員相較于2015年增加19.06%,達到21.37萬人。
2015年以來,四川省堅持將健康扶貧作為衛生健康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努力讓貧困群眾有制度保障看病、有地方看病和有人看病,讓貧困群眾“少生病”。2015年底,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率為48%。2020年底,該項數據清零,為貧困地區、貧困人群全面脫貧打下健康基礎。(白華宇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