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吳憂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境內的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包括四川老鄉葉光富在內的“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返回地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的返回,可不是容易的事兒。調姿、軌返分離、返回制動、推返分離、穿越“黑障區”、打開降落傘準備落地……一系列動作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需要多系統配合完成。
返回艙一氣呵成、瀟灑飄逸地安全順利抵達,少不了“四川智造”全程“扎起”。
它是聽診器、遙控器、手機……在川央企承研航天測控網
“發動機開機,返回制動開始!”隨著“北京明白”發出指令,“感覺良好”三人組正式踏上回家路。
茫茫太空,我們如何找到航天器的位置,如何指揮航天器執行一系列指令,如何與航天員取得聯系?這就離不開航天測控。
在川央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簡稱“中電十所”)承研的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系統全面保障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回家之旅。通過對信號捕獲跟蹤、測量、遙測和數傳數據接收等,對返回組合體進行狀態和軌道監測,起到了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
測控系統是“聽診器”。通過實時測量飛行軌道,監測航天器供電、溫度、氣壓等參數以及航天員各項生理參數,了解任務執行中的各類“健康數據”。
同時,它還發揮著“遙控器”作用。通過實時傳送地面發出的指令,指揮航天器做變軌、調整姿態等動作。
此外,它還是一部“手機”,可以實現語音、圖像數據傳輸功能,讓地面可以與航天員實時溝通。一聲聲“感覺良好”就通過這部“手機”發回。
記者了解到,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發射到中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建造階段,都離不開中電十所研發的設備。
“生命傘”精準綻放,離不開“瀘州造”點火器
在蔚藍色的天幕中,我們肉眼可見的美麗巨傘,可以說就是一把“生命傘”。沒有它的護航,返回艙就會像隕石一樣砸向地球,航天員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
而主傘能不能精準打開,關鍵就得靠地處四川瀘州的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點火器能不能按預定功能做功。
點火器,顧名思義,是一種點火裝置,它由殼體組件、換能元件、火工藥劑構成,直徑才兩三厘米,長度也不過四五厘米。
別看它個頭小,只有它適時點燃彈射裝置,掀開拋傘艙蓋,主傘才能在空中綻放,穩穩提拎著返回艙,牢牢守護著航天員的安全。
在降落傘的作用下,返回艙逐漸減速,但下降速度仍然很快,所以在距離地面一米的時候,需要第二次減速“剎車”。
這時候,“瀘州造”點火器又當大任。它點燃反推發動機,反推發動機做功產生的燃氣大大降低了返回艙的速度,助力航天員平安著陸。
據了解,該公司還為神舟十三號飛船發射任務配備火工品500余發,其中火箭配套產品占比97%以上,飛船上面的產品占比80%以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畫上句號作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還了解到,長虹控股集團旗下華豐科技自主研制的“脫落”連接器、線纜組件等也參與了保障。其中,“脫落”連接器有效保障神舟十三號與天宮對接、分離時的信息傳輸,線纜組件則實時監測宇航員生理數據。
據了解,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以及“嫦娥”探月工程,天宮一、二號等,華豐科技先后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配套了近十萬套電連接器,配套涉及各個系統。